第A04版:学与思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成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列专章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充分凸显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全市教育系统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把握教育质量生命线、坚持五育并举发展长线、守牢校园安全稳定底线,努力回答好“为谁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等新时代教育之问,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南通方案。

一是学习时长要合理。作为“双减”全国试点城市,我们始终将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治本之策。经过一年多实践,全市100%小学提供了“5+2”课后服务,100%初中提供了夜自习服务,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长得到基本满足,学业过重负担和家长教育焦虑有所缓解。遵从教育规律,我们不能依靠对学习时间的粗放投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要通过优化课后服务、假期托管安排,落实作业管理总量审核、每日公示、“四精四必”要求,让学生减少重复、机械、无效的学习,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将更多课余时间交给学生个性发展、交给家庭亲子陪伴。

二是教学效率要提高。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内“教足教好”,离不开提高教学效率。要坚持向精细化管理要教学效率,探索构建全时段、全空间、全领域、全对象“四全”管理模式,从教育一线中来,到教育一线中去,努力让每一项管理措施都能量体裁衣,每一次管理改进都能赋能增效。要聚焦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要素”,顺应新课程标准和中高考改革方向,发挥好每一个教师的个性特色和集体智慧的力量,在备课教案、作业设计等方面反复打磨,努力让每一道题都是精题,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课。

三是五育并举要落实。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之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所应当既是三观正、学习好、品行优,又是个头高、身体壮、综合素养好的孩子。因此,无论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有多高,都不能放松学生理想信念和品德修养教育,都不能压缩学生每天在校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要坚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重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是教育资源要拓展。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多应当承担起组织者的角色,整合更多资源参与学校教育服务,汇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要坚持区域板块协调联动,建立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警机制,开展提升办学条件专项行动,加快“新优质学校”建设,改进提升食堂、体育设施、专用教室、实验实训场所等必备条件,满足区域发展和百姓教育需求。要在把准需求的前提下从“供给侧”来破解难题,以开放包容的理念完善课后服务保障体系,聚焦兴趣拓展、实践活动等服务内容,遴选并引进优质社会资源进校园,参与课程改革、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

五是学生营养要跟上。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按照“安全卫生、营养可口、物有所值、师生满意”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了食堂管理校长负责制、师生同餐制、网络晒菜制、考核评比制等四项机制,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和伙食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应当看到,“双减”政策实施后,课后服务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课间加餐已成为学生营养健康的“刚性需求”。我们要大力推进实施课间加餐,促进膳食营养均衡,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

六是创新思维要强化。培养创新思维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工作,要放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统筹考虑。基础教育学校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社会实践,加大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力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服务。职业教育学校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广大教师要坚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善于接受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创新活力。

(作者系南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2-12-2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0447.html 1 3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