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该议案是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1号议案,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晖领衔督办。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我市是制造业大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我市从制造大市向先进制造业强市转换赛道的必由之路。1号议案的办理,因此备受关注。
练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内功”
“如果使用传统的生产设备,车间里15个设备需要配备15名员工,但同样数量的新设备只需4名员工即可完成。”南通冠峰铸造有限公司金工车间主任李贵林用四个字形象概括了智能设备带来的利好——解放双手。
“智能机械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很多环节无需双手亲力亲为,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缩减。”今年6月,冠峰铸造与中电互联签约了总投资593万元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后续改造项目,开始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如今,依靠引进的几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冠峰铸造的生产车间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大生集团是我市以数字化赋能企业生产的“先驱”,其纺纱车间通过数字化赋能生产全流程,丝、纱线等产品质量达到乌斯特公报最高值5%,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质量提高的同时,销售价格提升10%左右,车间产品基本实现零库存,大大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话语权。
市工信部门提供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制造业受疫情影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有85.7%的南通企业认为是物流、用工、原材料等各项成本的持续上升,有64.2%的企业认为是生产订单的大幅减少。而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恰恰能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可见,不论是老牌的大型制造业企业还是年轻的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在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各项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企业不想被市场淘汰,就一定要练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这门“内功”。
上好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变“要我改”“要我转”为“我要改”“我要转”。在工信部最新公布的2022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中,中天科技集团入选全国首批30家“数字领航”企业。
据中天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企业深耕制造业领域,且勇立智能制造潮头,持续推进数字化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低碳制造,截至目前,集团子公司已承担“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7个,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对制造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去年12月30日,江苏省发布《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南通在13个地级市中首个积极响应,随后在今年1月10日发布行动计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11月2日下午,市委书记王晖专题督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办理情况,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议案办理为契机,加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进力度,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发展大局挑重担、扛重责。
12月8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议案办理情况汇报。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统筹推进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注重集群协同推进,强化要素保障支持,切实推动我市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做大做强。
据了解,今年全市共统筹安排了4.1亿元专项支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每年完成2000个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3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的目标。用设备替代人工,用智能产线代替人工产线,用数字管理代替人工管理,凭借一个个数智“硬核”项目,在推动企业“改”与“转”的过程中,催生出推动工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带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确保安全生产和绿色制造为核心,推进智能制造,成为船舶行业第一家被工信部认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实施智能化桩腿焊接车间,填补了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多项技术空白,成为国家级海工装备智能化制造示范;招商局重工建设船舶海工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成功实现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完成标识应用系统部署,开展标识运营业务,畅通线上供应链平台,招商重工激光数字制造中心硬件设施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近年来,我市围绕船舶海工等重点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引路,加快推动现有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
踏上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赛道,我市致力于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加快分行业输出解决方案,在细分领域持续做优做强做大,拓展平台生态,培育更多应用场景,带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力打通整条产业链业务流、信息流。
“十四五”以来,南通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部署要求,加快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引领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建成5G基站1.85万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8家,中天互联的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2年国家级“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累计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112个,上云上平台的企业数超2万家,培育省星级上云企业987家。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通将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北翼高端制造新中心。
本报记者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