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社区医生坚守一线——

艰难时刻,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在当前疫情新形势下,社区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更加突出。面对每天就医患者需求量的增加,有这样一群人,立足本职,负重前行,哪怕自己身体已经出现不适,仍然义无反顾地奔赴在临床救治第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的铮铮誓言,他们,就是基层社区医务工作者。

“反复叮咛,是为了居民的健康”

24日早上七点,崇川区新城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门诊还没有到上班时间,24小时咨询热线就已经响起。门诊医生韩玥熟练地接起电话,电话对面是一名咨询退烧用药的老年人,韩玥耐心地重复几类退热药物的使用禁忌。“退烧药只能单独使用,不要看一两个小时没效果就叠加使用,否则肝毒性会大大增加。”叮嘱后,韩玥又让老人再重复一遍使用禁忌,听到老人完整地记住了如何用药,她这才松了一口气,挂断电话。

“社区里不少老人都在家中囤了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吃药更要注意。我在电话里指导好他们的用药,也是防止他们再跑医院产生二次感染。”韩玥告诉记者,每个来电咨询的患者她都要聊到五分钟,更长的甚至会聊十分钟,必须确保患者清楚自身的病情和用药后,她才能放心地挂断电话。

今年31岁的韩玥是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的医生。一周前,新城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的社区医生一个个“中招”,作为与新城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建成的紧密型医联体的上级医院医生,韩玥义不容辞地坐镇发热门诊。尽管线下门诊的时间是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半,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热线24小时开启,韩玥也是全天候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

“23日以来,退热药物供应逐渐跟上,在这之前更多的我们是给居民‘定心丸’,让他们面对病毒不恐惧、不焦虑。”说到这里,韩玥对一位病人印象深刻。原来,这是一位60岁的大爷,第一次就诊时发高烧到39℃,韩玥为其进行抗原检测后发现是阳性。她第一时间安慰了大爷的情绪,了解到大爷家中有退烧药后,韩玥嘱咐他回家后按时用药。(下转A2版)

(上接A1版)三天后,大爷来到发热门诊,此时大爷的高烧已经消退,还有些咳嗽,韩玥开具了止咳药让大爷服用。回去后的第二天,大爷又来到门诊,尽管体温恢复正常,大爷心里却还对自身健康有所担心,止不住地想寻求医生的帮助。韩玥耐心地疏导大爷,告诉他只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加休息,就能战胜病毒。“我很理解居民们对病毒的恐慌和害怕,我们专业人士也会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辅导和安慰。”

“能扛一天是一天,我不能倒下”

24日上午,短短两个多小时内,秦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已经接诊了20多名患者。“目前有不少同事发烧在家,中心坐诊的医生还剩下三四个。”秦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胡鸿飞说,由于人员紧缺,从昨天启用发热门诊以来,她就一直守在发热门诊,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

当天上午,一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来到发热门诊求助。原来该男子93岁的父亲在家发高烧,温度达到了39度。面对着心急如焚的病人家属,胡鸿飞首先询问了老人的病史,了解到老人有冠心病史,心肾功能减退,胡鸿飞格外注意给老人开药的种类和剂量。“根据他儿子描述的情况,考虑到患者发热体温达到39度及咳嗽咳痰情况,我开了一些布洛芬和金荞麦片,特别嘱咐了服药的剂量及配伍禁忌,尤其是布洛芬和阿司匹林不能同时服用。”胡鸿飞说,她还叮嘱病人家属及时观察病人情况,如若症状没有减轻,需要及时前往上级医院就诊。

与此同时,秦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也坚守在社区居民身边,通过微信和电话远程指导病人的用药。“我们共有三个家庭医生团队,如今虽然不能下社区面对面看病,我们每天也和病人保持线上的交流。”胡鸿飞介绍道,作为家庭医生,他们熟悉病人的基础病情况,因此指导他们用药也更加科学精准。

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有些医生因为发烧居家休息,接到病人的电话也在第一时间回复。胡鸿飞回忆说:“前两天有位病人发烧,打电话给我们团队的医生询问对策,其实那位医生也在家里发着高烧,但还是马上就投入工作状态。”

“现在我能扛一天是一天,不能倒下。”说到这里,胡鸿飞笑了笑,语气坚定,“中心剩下的人越来越少,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只要我还能坚持,我就会为居民提供服务。”

“同事们都倒下了,我必须挺住”

24日一大早,崇川区任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杨婧已经在发热诊室等候前来看病的患者,“其实这几天身体也不舒服,但我们中心已经大面积‘减员’,6个医生已经5个‘中招’,我必须挺住,当好辖区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杨婧说,从12月13日发热诊室启用以来,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的居民逐渐增多。“刚开始药品紧缺,我们只能提供用药指导。从23日起,相关药品都到位了,我们的发热诊室的工作也更加规范有序了。”杨婧介绍,为确保65周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和0-6岁儿童优先用药,目前,布洛芬等一类药主要提供给这些重点人群,非重点人群则提供两类可替代药物,并且都是限量开药,一般只开三天的量,防止囤药。

今年52岁的杨婧是一位“新南通人”,从东北老家来通读书毕业后,就一直在基层担任社区医生,“当了快30年的社区医生,感悟了很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疫情这三年来,社区医生太不容易了,无论是疫苗接种、核酸采样、隔离点驻守,还是老年人健康体检、慢病随访、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每一样都离不开社区医生。”杨婧坦言,女儿从南京放假回来,自己都没空跟她聊聊,因为有太多的热线电话要接听,有太多的居民需要她。也正是居民们的需要,让她觉得虽苦犹荣。

“真心希望疫情早日平稳,让老百姓都能平安度过眼前这段艰难的日子,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杨婧说。

本报记者 冯启榕 见习记者 王怡

2022-12-25 社区医生坚守一线——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0796.html 1 3 艰难时刻,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