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边基本上完成了老小区改造,大家正在谋划成立物业服务社,小区生活的环境要大家共同守护。”近日,虹桥街道虹西社区和暖网格微信群内,党员监督员王步珍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小区居民纷纷表示赞同。
一幢幢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盖的老旧楼幢焕然一新,小区内原来的污水管堵塞、地面坑洼、楼道飞线等老大难问题一一得以解决。
“我们今年改造就有近40幢楼,涉及范围广、协调难度大,社区建立了党员志愿者监督团队。今年还创新推出了样板楼制度,群众接待点每天都有志愿者驻点现场办公,便于重难点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工程进度。”正在虹桥新村三标段群众接待点的监督员王步珍介绍,老旧小区实现从里子到面子的美丽“蝶变”,解决了不少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小区改造后,主要的进出口现在都装了道闸和门禁,后期要引导居民配合使用,实现小区的封闭管理,这也是为了居民自身的安全考虑,小区的监控也要运转起来。”在本月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上,政协委员和居民们就如何提升小区智能化管理水平进行了讨论。
政协委员徐晓秋结合自己多次参加老小区改造调研活动的实际,分析了智能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物业管理到小区的安防系统,以及小区门禁系统进行全面配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楼道还可以安装对讲设备,避免陌生人随意进入单元内。”
今年,虹西社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快推进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志愿者有机衔接、同向发力的联动机制,“红色物业服务社”应运而生。
“年初定下我们社区的改造计划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打造属于我们社区的‘红色物业’品牌,把品牌和当前居民群众的具体需求相结合,实现打通‘最后一百米’,换来‘小区一片红’。”虹西社区党委书记张莉说,把辖区各个小区的居民服务、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网格内,推动了“党员积分制”,根据辖区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因人制宜,制定“需求清单”50余份,研究解决各类问题困难100余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
“这次出现发热症状,多亏社区把药品和抗原送上门,细致入微的服务很有温度!”虹桥西村一位独居老人通过微信表达了对社区的感谢,这是社区针对特殊人群开辟的关爱服务。
虹桥新村小区里老年人居多,其中空巢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占不小比例。针对这类人群,社区搭建“虹色”服务平台,推进实施“文明小区”养成计划,充分发挥“虹新巷尚”管家团的作用,为老人提供多种帮服。以社区“惠民商家协会”为阵地,为辖区各类弱势群体发放惠民商家优惠券,开展免费或低偿的上门服务,用爱温暖居民,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以社区“阳台蔬菜”为平台,解决小区乱种植问题,将蔬菜成品送给社区困难群体,倡导小区文明新风尚。
·张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