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起,市卫健委主任张兵带队,连续深入通大附院、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四院、市六院等医疗单位,了解指导我市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当下,全市医疗系统正结合各自具体实际,聚焦急诊、儿童、孕产妇、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救治,不断优化策略,将医疗资源更快速地循环和周转起来,全力以赴做好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守牢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
张兵介绍,早在12月11日,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发布特殊重点人群的健康咨询服务热线。为有效降低重症率、死亡率,市卫健委已研究制定了《南通市新冠病毒感染者重症救治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市级专家组和县级专家组开展技术支持和指导,对急诊和危重症患者开展会诊工作。对重症患者转运工作建立了三级会诊转运机制和分片区联络员机制,确保需要转诊的重症、危重症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及时转运和科学救治。
众志成城 全力保障急诊有序运行
“最近,在社会面普遍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下,进入我们医院抢救室的多为重症、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病患。”通大附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黄中伟介绍。
据悉,近一周来,通大附院每日入室抢救人数在70人左右,呈持续高位。为确保急诊绿色通道、发热门诊、“五大中心”等重点科室、岗位、环节的有效运行,通大附院医务部协调全院临床医生增援急诊50余人,护理部拆解4个护理单元,增援护士40余人。医院还组建了241名“青年医生突击队”。
在市一院新院区,奋战在一线调度指挥的医务处副处长王晓华透露,“从上周起,全院上下已处于战时状态,所有的防护物资、药品设备、医护人员全部由院部统一调配、统筹安排,增加医生护士支援急诊。”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安排人力资源,本周起市一院建立了完善的“急诊4321保障梯队”。即急诊抢救室每班有4名医生、诊区患者积聚的时间段17:00到23:00有3名医生看诊、其他时间段保证有2名医生、每天1次危重患者病例讨论,全力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疫”无反顾 守护孕产妇和儿童生命健康
“目前,来医院就诊的妇幼患者数量与日俱增,收治压力越来越大。”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助理、产科主任成晓燕介绍说,“接下来将迎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高峰期,医院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床位调整,把危重症救治床位扩大到100张,确保孕产妇和儿童得到及时救治。”
在市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记者了解到,随着接诊量日益增加,该医院每天接诊成人超过400人次,其中孕妇近100人次;儿科接诊500多人次。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都会在发热门诊进行分诊、筛查、治疗、留观。
面对患者爆棚式的增长,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优化就诊路程,挂号、缴费、抽血、紧急吸氧、胎心监护等在发热门诊就可以完成。全体儿科医生统一排班,分批次上岗,全力保障儿童发热门诊。
早在今年三月份以来,市一院妇产科就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阳性产妇收治机制,“有的产妇可能都来不及等核酸结果出来,进来后我们会为她们设置单独的隔离房间,称为缓冲房间。等核酸结果出来后再分进阴性区域或阳性区域。”王晓华介绍,对于住院的病人,市一院秉持“应收尽收”的原则,绝不因为病人是阳性耽误就诊流程。
统筹部署 多部门协作护佑重症患者健康
“为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强化医疗救治工作组织体系,我们医院成立了医疗救治组、护理保障组、感控公卫组、人力资源调配组、舆情处置组、安全保卫组、服务保障组、特殊人员管理组、监督检查组等9个工作组。”通大附院党委书记高建林告诉记者。
根据“保健康、防重症”总体部署,通大附院全院一盘棋,所有临床科室暂缓慢诊、择期病人收治,床位用于急诊急救,增设重症监护病区3个,目前重症床位总数为273张。
“对于危重病人,我们的救治渠道始终保持畅通。由院领导带队成立了新冠感染患者急危重症救治分流小组,固定在每天的8:00、14:00、20:00对抢救室患者进行集中分流梳理,最大程度减少急诊滞留。”王晓华向记者介绍,“无论病人是阴性还是阳性,医院均 ‘应收尽收’。”
在市三院,通过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快速统筹,各诊疗单元迅速优化调整,不到两天相继腾出两个整建制病区用于当前应急收治;腾出两个病区应对急重症收治高峰。市妇保院为应对目前出现的相关情况,先后成立了综合医学部、妇产医学部、儿童医学部三大医学部,各科室打破专科壁垒,统一进行人员调配,严格按照“择期缓收、限期有计划收、急危重症无条件收”的原则进行收治。
“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市卫健委要求全市各医疗单位加强医疗救治资源储备,提升急危重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竭尽全力保障医疗工作平稳有序开展,让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张兵表示。
本报记者 李波 见习记者 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