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据《南通日报》报道,27日上午,市委专题召开2022年度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议。会议强调,要优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体系,鼓励、引导和帮助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成为城市的“摆渡人”和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何变更多的“治理对象”为“治理力量”,必须结合新就业群体“一直在路上”的特点,破除其工作与生活遇到的堵点难点,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给足关爱,才能凝“新”聚力,实现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的尺度,不在于它的经济有多强、百姓有多富,而在于其对待少数群体的包容程度。在南通,新就业群体作为相对少数人群,是城市治理的贡献者、美好生活的参与者。从驰援抗疫的“江苏好人”尤晨光到深夜挽救女子生命的见义勇为小哥许志强,再到不断涌现的违法线索收集的“信息员”、文明行为的“引导员”、城市形象的“宣传员”,他们虽然是城市里的“微光”,却是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现实中,不少人对他们有偏见、歧视态度,甚至把送外卖、跑滴滴等职业看作是“不务正业”,久而久之,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就会大大降低,进而影响其参与融入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先进、选树典型,通过评选“最美新人”、挖掘先进事迹、多维宣传引导等方式纠偏社会观念,营造崇德向善浓厚氛围,让新就业群体辛苦不“心苦”,实干得实惠。
长久以来,雨天没有歇脚处、冬天吃不上热乎饭、手机无处充电,这些都是新就业群体面临的现实难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主动联系服务、走近关爱他们,按照“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饮水、累可歇脚”等标准提供一揽子暖“新”服务。这方面,我市做了不少有益探索,比如在全市建立了江海小蜜蜂驿站、好通驿站、先锋憩息亭等阵地,有的依托网点站点和党群服务中心,精心打造集学习、休息、充电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小哥之家”,真正为“追时间”的他们构筑一座“温馨港湾”。就在前不久,市总工会还启动了“工会在身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季活动,为市区20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赠送了手套、口罩、中药防疫汤剂等冬日暖心礼包。这些暖“新”实举,不仅是党和政府为民造福的具体体现,更增加了一座城市的温度,值得点赞。
服务无止境,关爱多维度。要注重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党课宣讲、法律咨询、红色电影、青年展演等载体开展党性教育,形成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进一步延伸关爱触角,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决职业保障、劳动争议、子女托管、技能提升等深层次问题,为他们参与社区巡防、反诈宣传、食安监管等基层治理解除“后顾之忧”,形成人人敢担当、人人当先锋、人人作贡献的“软环境”,让他们成为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移动窗口”、支持城市建设的“治理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