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乡村振兴

让农民腰包更鼓干劲更足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我市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我市各地紧扣自身实际,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等,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实践路径。日前,在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60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增收典型案例中,《如皋:一条小黑鱼“游”出完整产业链》《海安:“哑铃型”种养带动 产业富民增收有力》《如东县希望农民股份合作社:让更多农民成为种田的致富能手》《启东寅阳镇:“蟹农”花式产加销 延伸宽广致富路》《海门临江新区刘洪村:科学养殖探出致富路》《如东县祥胜秸秆能源化利用专业合作社:秸秆利用催生富民“产业链”》等6个案例入选。

特色产业促增收

“鱼来咯。”元旦来临,水产品销售市场迎来高峰。位于如皋的江苏弘玖水产有限公司的分拣加工中心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条条肥硕鲜美的黑鱼竞相涌入自动分拣线,工人们熟练地装筐、运送,一辆辆满载渔民希望的货车驶向全国各地。

近两年来,如皋市黑鱼产业以江苏省级渔业龙头企业——江苏弘玖水产有限公司为支撑,“小”黑鱼做成了大产业,打造了从“塘口”到“舌尖”的黑鱼闭环产业链,成为如皋渔业的一面旗帜。

作为黑鱼产业的引领者,弘玖水产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确保质量稳定可控,去年被列为江苏省乌鳢(黑鱼)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单位。为有效破解农民分散经营规模小、风险大的产业发展瓶颈,解决龙头企业养殖成本高、农户自有资金不足等问题,经过多年摸索实践,弘玖水产采取“公司+基地+银行+农户”的产业共体运营模式,实行农户“拎包式”、公司“兜底式”养殖,全力打造现代化的黑鱼养殖示范园区。黑鱼贸易营销网络从“长三角”到覆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100多个农贸市场,“水之梦”品牌鱼片成功进入品牌超市。2021年,养殖产量达2.5万吨,养殖产值约6亿元;入园农户100多户,户均增收15万元,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头以饲料加工为龙头,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种植农户;一头以蛋品深加工为龙头,带动家庭牧场、合作社和养殖农户,推动种养一体化联动发展。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天成科技集团采取多层次联合联动,形成了海安独特的“哑铃型”种养带农增收模式。

海安素有“禽蛋之乡”美誉,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百万雄鸡下江南”到如今“百业兴旺百村靓”,海安禽蛋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天成集团在海安市滨海新区自建1560亩小麦种植基地,与南通及周边地区123户规模化蛋鸡养殖农户、合作社签订了订单,为订单农户供应鸡苗、饲料,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并以高于市场价0.3元/千克的保价方式回收鸡蛋。通过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化联合体、订单保价收购原料和二次返利等措施,不断强化“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天成蛋品加工销售为龙头,与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建立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带动联合体成员增收,2021年通过联合体带动365户,通过合同方式向13165户农户多支付1000余万元;通过合作社向363户农户返利720.19万元。

联农带农促增收

这两天,如东县双甸镇石甸社区的村民们正忙着田间管理,为来年三夏小麦的丰产奠定坚实基础。如东县希望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共种植了3500亩小麦,目前小麦陆续进入越冬期,也是促进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时期。

创建于2015年的希望农地股份合作社,是南通起步早、经营面最大的新型合作农场。锚定粮食安全这一目标,在合作社理事长、如东县双甸镇石甸社区党委书记吴曙春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土地合作经营的路径,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在实践中培育出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农民,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同步增收。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全国“五百强”合作社。

希望农地股份合作社由社区集体和395户农户共同建成,以农户流转土地入股为主体,村集体资金入股为补充,土地股、资金股同股同价,共吸纳农户承包地入股面积1029亩,成员股金总额362.3万元。完善了田间道路、沟渠、泵站等基础设施,每块地之间建成了机耕路,实现农民种田脚不沾土。实行统一种管模式。合作社将土地分为4个片区进行耕种,采取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统一管理。合作社与杭州红姬草莓专业合作社合作草莓育苗,目前育苗面积100亩,每亩收益超过400元。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化联盟建设,全村20余户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机手,全部纳入社会化联盟,3500多亩流转土地全部实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极大提高了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合作社种植的3500亩土地均通过国家绿色优质水稻基地认定,种植的品种包括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46等优质食味品种,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增加有机质投入,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在种好传统稻麦的同时,合作社与江苏瑞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稻虾共养,种养面积160亩,合作社实行保底收益每亩300元。

“合作社把规范盈余分配作为关键举措,保障农民土地收益,实现村集体、农民同步增收。”吴曙春介绍说,土地入股后,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全村现有近千人在镇工业园区及外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真正实现了入社农民有土地“租金”收入,参与盈利分红有“股金”收入,到合作社打工有“薪金”收入。“我们希望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让他们成为种田的致富能手。”他信心满满。

创业创新促增收

在启东扣蟹业界,“领头羊”徐辉和刘洪分别有着“蟹精”与“蟹王”的雅号。

徐辉将俗称“豆蟹”的五龄幼蟹蟹种卖到了万里之外的新疆,刘洪将俗称“热水蟹”的较大规格扣蟹(一龄蟹种)畅销大江南北。连同两人此前采取的生态高密度养殖和“小老蟹”蟹黄提取方式,他们以“花式”生产、加工、销售,带领当地蟹农进一步拓宽了致富路。

2022年春季,徐辉所创建的100亩高标准生态高密度蟹塘,在全市首破亩产1000斤纪录。他示范引领周边百余户蟹农上万亩蟹塘大面积增收,6年间亩产由三四百斤猛增至六七百斤,亩均净收入从二三千元翻番至六七千元。2019年,刘洪发现蟹黄市场资源稀缺,联想到母“小老蟹”蟹黄满盖,便取黄兜售,很快被江南某著名食品公司一眼相中。由此,刘洪以每斤八九元甚至更高价格大举收购、加工,去冬今春总收购超100万斤,带动周边100多名乡亲就业致富,也实现了蟹肉、蟹渣的全链条生态利用。

走进位于临江新区的江苏福禄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羊圈里不时传出“咩咩”的叫声,总经理万建芳正和工人忙着检查羊圈、喂草喂料。

在四川长大的万建芳曾做过老师,不远千里来到南通,看中山羊的产业优势后,一心想把“海门山羊”产业做大做强。从2010年起在宅边少量养殖山羊30余头,发展至今,万建芳的公司规模化租地1000余亩、年可出栏山羊10000头的较大规模,其所经营山羊养殖场是海门区内最大规模,并且是海门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地。同时拥有稻麦轮作田块550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带200亩。在壮大自身规模的同时,带动农民致富,日常协助区内养羊户解决山羊养殖疑难问题,提供养殖相关药物材料,经常性收购乡邻农户所繁育的小羊。基地内有周边村民常驻员工15人,季节性雇佣村民临时工百余人。

农忙时节,如东县祥胜秸秆能源化利用专业合作社一片忙碌的景象。一车车从田间收集的秸秆被运到这里,经风干、粉碎、塑化、压块等多道工序加工制成各类产品,再销往全国各地。

祥胜秸秆能源化利用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作为南通地区最早生产秸秆压块、秸秆制粒的秸秆能源化利用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断开发秸秆利用的附加值。从最初的秸秆压块、秸秆草绳草帘等粗加工产品开始,到如今的秸秆纤维、秸秆压块成型燃料、秸秆有机肥料、秸秆纤维集成墙板制作,合作社以秸秆为原料,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工生产秸秆燃料、秸秆生物质燃料块,以及加工秸秆纤维、秸秆粉等,变废为宝,让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了“1+X”系列产品的开发,年处理秸秆3.5万吨,解决了4万多亩秸秆的出路问题,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报记者 卢兆欣 本报通讯员 杨建

图片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2022-12-31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我市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1171.html 1 3 让农民腰包更鼓干劲更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