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黄铭华 记者张水兰)近日,海门首批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成功落地。南通锦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现代百朗德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2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办理50万和230万美元外债登记业务。
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外资也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去年5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全国17个省(市)开展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根据试点政策,海门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可不受自身净资产规模限制,在不超过1000万美元的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
本次参与试点登记的2家外商投资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若按照传统模式下“投注差”额度借用外债,企业可以借用的外债额度有限。跨境融资便利化这场及时雨让企业切实享受到了外债融资额度增加的政策红利,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推动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