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建设医共体,资源可共享;面向长三角,专家请进来——

海安把优质医疗送到百姓家门口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立即手术。该患者从基层医院转来,是阳性。”上月17日中午,海安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团队接到任务后立即将导管1室作为手术室,从麻醉、造影到动脉瘤栓塞术,仅2小时便完成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

目前,海安拥有县级公立医院4家,基层卫生院10家,乡镇民营医院47家;村居卫生室20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全市卫生人员总数7360人,卫生技术人员6668人,成为保障百姓健康的主要力量。

海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内联、上联、网联等形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老百姓充分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建设医共体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家住白甸镇的卢女士患有糖尿病、肾病、脂肪肝,病情较重,住入白甸镇卫生院后有点担心。院长张海军说:“放在以前,患者不说我们也会帮助转院,但现在有了医共体,可以将患者转出去变为把专家请进来,从而缓解群众看大病难问题。”

2020年,白甸镇卫生院先行试点,成为海安市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每周一三五上午都有中医院专家前来门诊、查房、带教。中医院主任医师陈加云为卢女士制订了一整套诊疗方案,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视物模糊等症状有了改善。

白甸镇卫生院借助医共体资源更加方便了群众。2021年与2019年同比,门诊人次增长16.9%、住院人次增长132%。

海安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设置基层专家工作室,建设联合病房,拟定健康服务项目清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2年底,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组建以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其他县级公立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两大医共体,分别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制订章程和管理制度,日常运行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负责,为此财政每年安排人员经费200万元。

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家牵头单位选派4名业务骨干担任海安高新区、雅周、白甸镇卫生院的负责人和业务院长;安排16名拟职称晋升医生对口支援医共体成员医院;接收25名来自医共体成员医院的医生前来进修。人民医院选派神经内科等基层紧缺专业的骨干专家,先后建立了朱余德等6个基层专家工作室,定期到基层坐诊、查房。2022年,两大牵头单位累计下派专家840余人次,参与诊治患者4100余例,示范手术153台,组织教学查房220例,开展培训讲座26次。

近年来,海安根据基层卫生建设和疫情防控需求,积极推进医疗资源下沉,财政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设1个规范化“亚定点救治医院”、1个“应急医院”、4个“公共卫生应急大楼”、7间PCR实验室以及城东镇中心卫生院规范化发热门诊等,并配备12辆负压救护车,建成市级核酸检测基地及健康驿站。2021年底,海安10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部通过基本标准省级验收,达标率100%。

面向长三角

知名专家上门会诊

上月,家住海安市曲塘镇万扬村的73岁老人唐传金发现腮腺有肿物,想去上海大医院手术。海安市人民医院诊断后,帮他联系了上海瑞金医院专家缪飞前来手术,目前情况良好。

柔性人才引进,提升服务软实力。海安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及皮肤病医院等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常态化与上海中山、华山、仁济、瑞金、长征、长海以及省人民医院、中医院、肿瘤医院等三甲大医院,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度交流合作。

这些医院的知名专家常常利用周末来到海安开设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不孕不育等院际多学科会诊,有效解决了海安本地患者看病难题,也为患者节约了费用。

接轨长三角城市,海安搭建紧密型“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面向基层提供远程、影像、心电、病理等诊断服务,促进县、镇、村三级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相互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以前碰到疑难杂症需要转至上海、南京等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曲塘中心卫生院院长缪爱龙说,使用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后,在基层中心卫生院也能享受到业内专家的诊疗。

从2000年起,海安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与苏州大学签约,重点推进苏州大学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在人才培养、科研能力、重点科室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

苏州方面派出6名专家作为特聘教授送教上门,在海安市人民医院开办研究生班,来自海安各医疗机构的40多名医生参加。人民医院、中医院选送骨干医生脱产到苏州大学深造,人民医院的2名医师获得博士学位。中医院的医师参与中医药研制,研发的3个药品临床效果较好,其中一个配方被扬子药业采纳,获得200万元成果转化费。

通过协同合作,海安的青年医生获得点对点帮助,近两年发表SCI论文20多篇。

心电一张网

患者快速得到救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显示,我国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而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海安加速推进 “心电一张网”工作,就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真正优质的医疗资源,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佳救治。

2022年,海安把“心电一张网”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项目,由市卫健委牵头,成立以人民医院为龙头,以二级综合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为枢纽,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医、诊所为依托,利用可穿戴12导心电记录仪,对接上级医院远程心电智慧信息平台,共同构建了体系完善、覆盖全面、方便快捷、服务可靠的三级网络诊疗服务体系,做到224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心电一张网”通过便携的心电设备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的采集,能够让基层医疗机构第一时间将符合心肌梗死或者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筛查出来,并第一时间上传检测信息至远程心电中心,在3分钟内获得诊断报告。

2019年6月,海安选择中医院和人民医院为试点医疗机构,依托院内护理资源,在全市范围开展 “互联网+护理服务”,筛选出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护士,为出院患者、康复期患者、孕产妇、高龄或失能老人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安全、规范、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

2020年,服务范围扩至全市12家公立医疗机构。截至目前,海安551名经过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入驻海安市“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提供47项服务,实际开展26项,共服务3875人次,用户满意度100%,护士满意度100%。

本报记者 赵勇进

本报通讯员 仲重阳 徐通生 蔡诚

2023-01-02 建设医共体,资源可共享;面向长三角,专家请进来——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1715.html 1 3 海安把优质医疗送到百姓家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