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人大之窗

全国人大官网报道南通②

“五个第一”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篇章

讲政治,以党的领导为第一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以专章篇幅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新征程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指明前进方向,提供基本遵循。

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北岸冲积平原上的江苏省南通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南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殷切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以党的领导为第一原则、以群众声音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以群众参与为第一动力、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在新征程上谱写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摆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首,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南通市人大常委会自觉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最高政治原则,认真执行党的领导各项制度,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发展。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知行合一、常悟常进上下功夫。2022年10月2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省内率先作出《关于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议》,以重大事项决定推动全市各级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人大工作人员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更快形成共识、更大凝聚合力、更加明确重点。紧扣二十大有要求、老百姓有期待的重点领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决议提出了一系列认识怎么看、行动怎么干的内容和措施。

学习培训统一思想。2022年11月17日,南通市人大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修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吕四港镇人大主席沈向东评价说:“课讲得好,理说得深,劲鼓得足,途径指得明,重点抓得准。”此次培训开设了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业务研讨、揭牌仪式、个人自学、领导讲话等6个模块,让来自市县镇人大的近150名学员收获满满。同期,市人大常委会“学习二十大精神 提高工作能力”人大代表培训示范班开班,13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利用5天时间参加培训,进一步激励了人大代表、人大工作人员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跑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加速度。

务虚研讨升华境界。2022年11月30日,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题,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以今年工作怎么看、明年工作怎么干为重点召开务虚研讨会,庄中秋、姜永华等8位常委会党组成员,唐建泉、王斌等16名机关及各部门负责人逐一交流发言,推动大家对新一年工作进一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大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认识更加到位、思路更加清晰、选题更加精准、措施更加务实。

大海航行靠舵手。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第一课程、研讨交流第一议题、谋划工作第一依据,统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组成员讲党课、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学习,让新思想和二十大精神在人大队伍走深走实走心,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在对新思想和二十大精神的理性认同、全面把握上。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南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觉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自觉接受中共南通市委领导,年均向市委请示报告30多次,做到人大立法、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大事项都始终在市委领导下进行。近日,《南通市第十六届人大工作五年规划》在江苏省内率先出台,《关于全面建强“四个机关”的决定》经市委领导同意后推出,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为本届人大五年任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规划了蓝图、提供了保证。

接地气,以群众声音为第一信号

扎根大地才能枝繁叶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具有深厚人民根基。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把工作重心沉在人民中,把代表阵地建在群众身边,动员94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与全市772万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紧密联系在一起。广大人大代表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第一时间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最深程度把握基层真实情况,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小小联络站,建在村门口,蕴含大能量,发挥大作用。”南通把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作为接地气、听民声、扩民主的“前哨”,全市建成代表之家195个、代表联络服务站958个、代表联系点595个、代表履职示范基地45个、代表服务中心3个。这些“家站点”大多数建在选民家门口,建在村或社区,有的还建在产业链上,靠选民近、与群众亲,不仅成为人大代表的家,也成为人民群众值得信赖的“家”,让老百姓说话有地方、沟通有对象,搭建了代表访群众、群众找代表的“直通车”,成为倾听民意的“顺风耳”、掌握民情的“千里眼”。

民意收集的实体平台在南通8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建得早、用得好、覆盖广、人气旺,线上的网络平台“数字人大”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未来将让群众坐在家里也能与代表说得上话、见得了面、反映得了情况,做到“多走网路、少跑马路”。近日,南通市2022年度15家先进“人大代表之家”、22家先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名单新鲜出炉,像吕四港镇“掌心园”人大代表之家、城南街道民族团结“红石榴籽”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金新街道“筑馨居”人大代表联系点等一批新形态的“家站点”榜上有名,进一步引导县镇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创新探索与新社会群体加强联系的载体平台。

“两个联系”畅通民意,不断提质增效,走向常态长效。常委会主任定期接待人大代表、常委会每名组成人员联系2名以上基层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等3项做法,在市县已经形成制度、成为惯例,实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大多数县镇人大还每月开展一次人大代表接待群众“统一见面日”活动,组织人大代表在选区或选举单位每月接待一次群众、每年报告一次履职情况。在党委领导、人大带动下,市县“一府一委两院”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员也深入基层,自觉接待群众,直接听取意见诉求,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

2022年以来,“知民情、解民忧、聚民心、促民富”主题实践活动在人大代表中如火如荼地展开。聚焦和关注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高品质生活需求,畅通一条联系渠道、开展一次走访调研、当好一名志愿先锋、办成一件民生实事、帮扶一户困难家庭、助力一个产业项目等“六个一”成为广大人大代表的标配。代表们结合自身实际,或立足岗位或深入一线,或走进田间地头或深入街头巷尾,倾听群众声音,通过了解社情民意、推动群众难事解决,实现民主、民心、民生相贯通。一项项生动的听民声实践、一件件可观的接地气成果,正在积少成多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新进步。

察民情,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

“人民群众需要在哪里,人大履职就朝哪里聚焦,人民群众关注什么,人大履职就向什么发力。”南通市人大常委会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需求导向和民意指向,推动履职题目、工作项目与民意诉求高度一致、紧密契合,让人大工作更加聚焦到人民需要处、聚力到群众关注点,防止“两张皮”“两脱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就业是收入之源,是每个家庭的刚性需求。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把助力“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点工作,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就业情况视察,有针对性地提好促进就业建议,近6年市人代会年均收到40件左右就业相关问题建议,A类建议办理满意率均超85%。市人大常委会每两年听取和审议一次就业工作专项报告,会前赴大型用工企业、创新创业载体、人社服务窗口实地调查,摆问题、析成因、研对策,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会后交办可操作的审议意见,助推就业岗位扩量提质优结构,助力控制失业率5%以下、企业招工完成率95%以上,缓解劳动人口就业难、实体企业招工难并存现象。

纳税人的钱怎么花、政府“钱袋子”怎么管,人民群众关心,专业人士关注。市人大深化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政府债务化解专项督查。对政府预算开展全口径审查,让政府每一笔钱、每一份家底都处在人民监督之下;开展全过程监管,将“事前”审查、“事中”监管、“事后”监督有机贯通衔接,形成监督闭环;开展全方位监督,把218家市级部门预算单位和各类开发园区、高新区全部列为审查监督对象,做到有预算的单位就有人大监督。2022年12月8日,南通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强市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对全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内容、重点、方式、程序等进行全面规范,把这些年来的成功经验、成熟做法、创新成果加以固化,上升为制度规定,体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有机统一,在提升预算审查监督质效、更好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方面跃上新平台。

美丽家园、美好环境,人人受益、人人向往。围绕人民对环境美、生态优的期盼,南通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生态立法、严格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定、发挥代表作用等方式,打好助力美丽南通建设组合拳,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发力点。坚持每年选择一两部法律作为重点,协同三级人大联动开展执法检查。以分组检查、委托检查等方式扩大覆盖面,以随机抽查、“四不两直”检查增强真实性,以“回头看”“还马枪”来增强实效性,实现发现问题、震慑警示、宣传法律三个最大化。对发现的问题“清单式交办、清零式督办”,督促举一反三、即知即改,有力发挥执法检查作用,助力天蓝地绿水清空气好。

具备地方立法权和条件后,第一时间开启《南通市濠河风景名胜区条例》立法程序,保护城市母亲河;为破解垃圾围城乱象,将建筑垃圾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制定《南通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制定《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改善优化水生态;为守护一方蓝天白云,出台《南通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制定《南通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推动重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修订《南通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江苏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南通市14部地方法规中,生态环保领域占一半,以厚实的生态立法回应人民的生态需求和关切。

聚民智,以群众参与为第一动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依靠全市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工作。实践显示,无论是立法、监督,还是代表活动,群众和代表参与越多、覆盖越广,取得效果就越好、发挥作用就越大。

2022年,南通市遭遇长时间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秋粮生产。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顶烈日、冒酷暑,深入田间察实情,问计于农集民智。市委书记王晖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人大调研成果汇报,共商抗旱稳粮对策。南通人大把调研作为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行使的前置程序、必经程序,要求无调研不立法、无调研不决定、无调研不监督,确保常态化长效化和深程度高质量。

围绕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的议题,会前一般都开展一线调研,到群众中了解情况。聚焦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每年精选两项重点课题开展大规模、深程度的大走访大调研。比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大调研活动,由三级人大纵向联动,所有专工委横向协同,五级人大代表800多人参与,两个多月里走乡村、看现场、听汇报、访农户、召开座谈会讨论,梳理出意见建议400多条,形成专题调研报告11篇和综合调研报告1篇。市委迅速将调研报告印发涉农各部门单位,作为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从省人大常委会到受访农户各层级和多个部门单位都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人大大调研活动及成果,一致认为人大大调研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了智慧。

开门立法畅通民意,民主立法集思广益。540名党员群众872人次参与32个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汇总修改意见76条,近半数被吸收进法规,这是崇川区朝晖社区成为省、市人大立法联系点以来的工作缩影。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每个立法项目确定后,均向市级各相关部门单位发送法律草案,分赴11个立法联系点召开座谈会,听取干部群众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让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让每一部条例盛满民意,集中人民智慧。每项立法二审文本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社会公告,公开征集修改意见,阅读点击量一般都超过万人。每项立法或组织民主人士进行立法协商,或组织市民开展立法大讨论,达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提高参与度,监督工作更有力。在深入开展的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中,以上下左右联动之力实现全面检查,以第三方评估实现有益补充,以视察录像实现直观展示,以问题清单实现量化整改,收集群众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712条,分门别类列出清单后移交政府办理,大大促进安全隐患问题的整治。在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中,三级人大联动开展,打好大规模的合成战。扩大区域联动履职,主动参与区域协同立法,开展代表联动视察,探索长江禁渔崇明、启东、海门三地人大联动监督和里下河环境整治海安、姜堰、东台三地人大联动督办,推动区域人大间信息共享、力量互助、共同发展。

扩大覆盖面,代表活动更有效。2022年5月23日,参加市人大常委会“南通企业家日”系列活动的一名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家日活动接地气有干货,让我解忧解惑解渴。”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南通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以重大事项决定形式将民族企业家张謇1899年创办大生纱厂试车生产的日期确定为“南通企业家日”。自此,南通市人大常委会用好这一载体,连续7年开展一系列活动,先后组织500多名企业家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互动交流,叠加运用视察调研、专题询问、建议督办等方式,督促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助推重商亲商安商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兴旺,深受市场主体欢迎。

惠民生,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南通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结果导向,把工作实效性和群众满意度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评判标准和改进依据,让每一项重点工作形成闭环,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持续助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交出履职行权的优异答卷。

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有高品质生活。助力经济建设中心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人大工作责无旁贷。南通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突出南通“一枢纽五城市”主攻方向,围绕通州湾新出海口、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重大工程和“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等重要部署,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人大助推和保障的“组合拳”“连环拳”。

连续11年将集中评议市级政府部门工作作为服务发展的重头戏,年评议10个左右部门单位,一届任期实现政府部门接受人大评议、三级人大协同评议、市级以上人大代表参与评议“三个全覆盖”。每年坚持一手抓紧规划计划执行、国有资产、乡村振兴等法定监督,一手精选财政经济、城市建设、农业发展上等10多项议题策划监督项目,以问题督办助推短板弱项的补短补强,以重点突破带动监督工作的整体推进,以长出牙齿的监督支持全市发展。紧扣科技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长江(南通段)大保护等党委重大部署,以高水平的决定提供制度供给、体现共同意志、凝聚各方力量。

“一老一少”“一荣一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点群体,是市人大关注的重点群体。聚焦老龄人,开展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调研,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作为监督重点,努力保驾护航;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成为卫健、人社等部门工作的重要参考。聚焦少年儿童,制定全国首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地方条例,用法治力量巩固提升“教育之乡”基础教育优势;精选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规范化管理等选题调研献计。围绕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等光荣群体,听取政府关于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情况专项报告,用心用情督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和审议意见。聚焦残疾人,每年深入全市五分之一的乡镇街道开展残疾人保障“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确保法律规定得到落实和一届任期全市覆盖。

2022年,崇川区城东街道5个标段136幢居民楼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实事项目,街道人大工委组织29名辖区人大代表参加“五级代表问旧改”活动,走进违建户、走进施工地,当好政策宣讲员、工程质检员、安全监督员、环保督察员。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把全程参与、全面助推民生实事项目作为惠民生、暖民心的最直接抓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在有序推进镇、县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覆盖的基础上,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级层面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542名市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票决出2022年20项民生实事项目,实现民生实事从替民作主转变为由民做主。全市人大形成“春季票决项目、夏季调研项目、秋季督办项目、冬季评议项目”的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序时进度表,助推一项项民生福祉落地见效,让群众获得感实实在在。

“地处长江最下游,工作力争最上游。”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庄中秋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委部署要求,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更实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新征程上继续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南通人大新篇章,不断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

·戴者春 王萍·

2023-01-04 讲政治,以党的领导为第一原则 全国人大官网报道南通②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1820.html 1 3 “五个第一”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