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向两会报告

海门区: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

聚焦产业强 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千亩农业产业园

海太长江隧道开工

省级重大项目全市第一、项目建设考核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前移2位、规上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000亿元,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质量发展考核均列南通第一方阵。7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列全市榜首;名列“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14位、全省第8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8位、全省第6位……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叠加的困难挑战,海门区在承压中前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交出了“挑重担、扛重责”的海门答卷。

临近岁末,好消息纷至沓来。

2022年12月2日,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委联合公示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位于海门港新区的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作为南通市唯一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企业名列其中。

日前,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江苏独角兽企业、高新区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位于临江新区的澳斯康生物(南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实现海门区“省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

产业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落户海门港新区的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是海门第一个千亿级项目,规划钢铁产能2000万吨。目前,项目两条生产线已相继试生产,形成了达产即大产的态势,并且实现了产销两旺,2022年10月底应税销售已突破110亿元。一个千亿级的先进钢铁材料基地正在海门港新区加速崛起。豪华邮轮是船舶制造皇冠上的明珠,近两年来,多艘极地探险邮轮从产业园启航,一个千亿级邮轮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2022年,海门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区之本,建立经济运行双月例会等“六项机制”,实施产业强链等“七大行动”,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百亿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上市报会企业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5%、45%。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亮眼成绩,源于海门的“厚积薄发”。

近年来,海门区抢抓国家战略和大交通建设带来的多重叠加机遇,出台“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向“7群12链”聚焦,实施优势产业集群“一群一策”,建立招商引资“龙虎榜”和项目建设“月月看、家家到、季季评”制度,一批投资规模大、行业名气大的“大项目”,掌握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高项目”和综合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强项目”落户海门。

在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海门区按照产业链式化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打造12条产业链和7大产业集群。其中,12大产业链包括:现代家纺、数字通信及5G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机器人、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成套装备、先进钢铁材料、特种合金材料、高技术海工船舶、现代建筑、生物医药、生物安全及服务。7大产业集群中,除现代家纺和现代建筑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外,还有先进金属新材料、智能装备两大三百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技术海工船舶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1至11月,七大产业集群已聚集规上工业企业770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2.8%,实现应税销售1005.5亿元,占全区工业应税销售的84%,增幅达到27.7%,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动力。

扮靓城市美 城乡建设协调并进

去年9月上旬开工海太隧道,下旬北沿江高铁开工,两条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便捷通道在海门境内汇聚。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构建起多式联动的综合交通体系,不仅让海门成为长江以北接受上海、苏南辐射带动的最前沿,也打开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格局。“通江通海通上海连南通主城”已成为海门新的城市名片。

长江之滨、玲珑湖畔,一幢幢科研小楼掩映在绿树碧水间。“这里不像园区、像景区!”很多初次踏足东布洲科技城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这个汇集了国内外生物医药界众多业内大咖和百余家知名药企的园区,曾经被规划为化工集聚区。如今,这个江畔科技人文小镇已集聚200多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企业,引进4个院士合作项目。一大批来自上海、苏南的项目、企业选择到这里安家落户,“破茧重生”的临江新区因绿色发展三度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走进四甲镇头桥村,天蓝水清、路净城美的农村人居环境让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近年来,海门区全力促进融合发展,城乡建设形成了协调并进局面。城市氛围越来越浓了,新农村建设越来越美了,大部分生活、工作在海门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2022年,海门区紧扣“城乡融合示范区”目标,积极创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地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力提升城乡发展水平。“三区三线”划定圆满完成,新增城镇开发边界27.2平方公里,并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和六大重点片区建设。2022年,随着“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深化年、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突破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年”行动的实施,海门区8个示范村、17个先进村入围南通市级培育名单,该区生态河道建成率超50%,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超95%。

站在新起点,对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和作出的重大部署,立足《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发展大局,海门区将进一步优化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打造“一示范四城市”,更好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海门图景。“一示范”,就是坚持打造“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不动摇,丰富拓展产业转型、跨江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区域社会治理“五个示范区”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抓手,努力创造更多可学可鉴的“海门样板”。并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全力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长江北翼综合实力领跑的标杆城市”“‘北上海’‘新苏南’的第一门户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幸福宜居的新兴城市”。

提升“含金量” 民生幸福更有温度

“车位多了,小区里的道路更加通畅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活就更舒心了。”“真的是为我们老小区居民做了一件大好事。那些有安全隐患的飞线没了,下雨天地面也不会积水了。”昨日,家住海南新村的张孝利在小区的健身场锻炼身体,对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十分满意。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一头担着城市建设“面子”,一头系着民生幸福“里子”。2022年,海门对海影新村、海南新村(部分)、新华苑、城北新村、复兴新村(部分)、秀山新村等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总建筑面积超过65万平方米。改造内容包括停车位改造、管网疏通修复改造、外墙面出新、落水管更换、线路整治、破损道路和围墙修复、屋顶和檐口修复等。

2022年,海门区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和六大重点片区建设,改造老旧小区6个、改造农贸市场6个,更新燃气管道26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20个,智慧停车系统上线运行;实施长江路、珠江路提升改造和10个小游园、小微空间绿化工程“微改造”,入选省“乐享园林”民生实事项目1个;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044套,基本建成 5166套,提前完成省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任务。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海门区全力以赴优化收入端、支出端、保障端,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坚持就业优先。海门区面向重点企业、 重点产业扎实开展“春风行动”“人才夜市”等活动,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去年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98万个,新增创业人数超过3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援企稳岗资金超过9000万元,稳定就业岗位近10万个。

以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去年,海门区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7%,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5%和7%。集团化办学和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养老托育、全域“15分钟医保圈”等工作让公共服务供给品质不断提升。并创成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海门区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征缴,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各项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9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低保对象精准救助率100%,累计发放救助保障资金517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870余人。全面落实抚恤优待、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长期照护保险等托底政策,全力保障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权益。持续开展助医、助学、助老等活动,完成扶贫济困和各类公益支出1013万元。·袁晓婕 黄天玲 俞新美·

本版图片由海门区委宣传部提供

2023-01-05 聚焦产业强 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1945.html 1 3 海门区: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