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位于海门临江新区的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自2014年一期项目投产以来,当升科技抢抓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机遇期,持续追加投资。去年,企业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成为海门工业发展史上第一家“百亿企业”。“正是海门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当升科技负责人说。
“招商引资是基础,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提升能力作风是根本保证。”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表示,2022年,海门区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三个年”建设,稳中求进,实干争先,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
2022年11月1日,叠石桥智慧云产储一体化等15个项目开工;12月8日,余东镇国科(南通)智港等8个项目开工;12月16日,海门区举行四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活动,1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近100亿元……去年四季度,海门项目建设热度不减。
工业稳则经济稳。去年以来,海门工业经济经受了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的考验,保持了较强的韧劲,实现逆势上扬,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等增速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全市贡献份额实现新提升。
海门工业的韧劲从何而来?背后是海门对强势推进高质量项目的不懈追求。海门区委、区政府前瞻性、系统性谋划海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摒弃“捡到篮里就是菜”的传统思维,紧扣“高质量”关键词,坚持“产业导向,质量为要”,让高质量的大项目、好项目引得进、落得下、推得快、产出高。
项目“高门槛”推动高质量,海门从源头严把项目进入关,让好项目与资源相匹配。凡是通过公开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产业项目,一律按照海门产业项目质量综合评估办法,由海门区项目办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逐一进行质量评审,根据项目的产业方向、投资方的实力、投资强度和设备投资强度、建设周期、产出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重点突出亩均产出、亩均税收。不符合要求,项目体量再大,一律拒之门外。
以产业链来布局项目建设,海门制造业12条产业链和7大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最鲜明的导向。海门开发区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海工船舶、智能装备,临江新区重点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海门港新区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新材料……七大产业链攻坚小组链长单位联合各区镇,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专题招商,招引产业群支撑项目、龙头项目、核心技术项目。同时,海门对现有7大产业集群的头部企业建立培育库,通过“一企一策”、政策激励、挂钩联系等措施,为其留足发展空间,鼓励其做大做强。
建立招商引资“龙虎榜”和项目建设“月月看、家家到、季季评”制度,一批投资规模大、行业名气大的“大项目”,掌握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高项目”和综合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强项目”落户海门。近三年来,海门省、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数名列南通第一,省级重大项目全市第一,项目建设考核位居全市第一方阵。澳斯康生物被省推荐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为南通唯一。
优化环境 造就发展澎湃动能
去年11月18日,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公布,海门列“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8位,全省第六位,同时名列“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29位,全省第七位。
“这喜人的成绩跟海门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一位客商评价,优化营商“软环境”造就发展“硬实力”,这是最好的佐证。
“真没想到,在海门半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前不久,由佛山宁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稀土阴极单晶钨阳极CTX射线管项目意欲落户南通。海门三星镇获悉后,第一时间与区行政审批局联动,当天上午就规范审批通过了所有材料,中午,崭新的营业执照送到了新成立的南通市博旺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手中。
去年以来,海门深化企业“一件事”改革,为企业提供一次集成办理、多证联发服务,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又简”。如今在海门,半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成为常态,个体工商户办照更是实现了“掌上办”,15分钟即可完成。3月份以来,已有8211家个体工商户完成“掌上办”,“掌上办”件率超过93%。
“拿地即开工”改革涉及的部门多、事项多、环节多,流程长、审批繁,是“一件事”改革中最难实施的一项。为有效破解堵点难点问题,海门区审批局编制完成“开工一件事”服务标准,通过超前服务、主动介入,利用土地挂牌的审批“空窗期”,将规划方案和施工图技术审查等原来“拿地再办”提至“拿地之前”,变部门“坐等”审批为主动“靠前”服务,变“串联办”为“并联办”,最大限度优化、简化、整合审批流程和环节,有效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为项目建设开辟了“高速通道”。
目前在海门,一般工程建设项目20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实现常态化,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不超过15个工作日。
近日,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的“五险”专员余先生通过“万事好通·马上办”企业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完成了规模以上企业招聘外来人员补贴申报。“以前,每次申报补贴都需要开1个多小时的车到区政务大厅办理,有时因申报材料不完整,还需来回折返。现在通过平台申报,省时又省力。”
2022年,海门以“为企解决实实在在问题”为抓手,推出海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77条”,上线运行“万事好通·马上办”一站式企业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同步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创新性搭建早餐会、企业家沙龙、百强企业家微信群、问题诉解反馈等交流平台,实现了企业诉求闭环管理。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澎湃动能。2022年,海门“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前移2位,规上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000亿元,百亿级企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零的突破。
作风建设 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我们现在看到的墙面的门头上那一抹党建红,形状既像一面旗帜,又似一艘航船,寓意着新时代的海门高举旗帜,扬帆远航。”日前,记者走进海门江海潮·红客厅——“源动力”党性教育基地,讲解员正在热情介绍。这是海门结合“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全新打造的党性教育基地。
“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是海门区2022年主抓的重点之一,自活动开展以来,海门区聚焦全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履职能力提升两大重点,深入实施铸魂、赋能、践悟、展优四大行动,促使全区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快速提升,为海门打造社会主义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
去年以来,海门区创新实施“蓄力东洲”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按照培根铸魂、赋能提质、固本强基、促行致用四大系列,全年制定48个培训班次,将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所有培训首要内容。针对领导干部和专业型干部,海门区专门组织开展“月学月训”活动,全年确定舆情处置、经济运行、应急管理等10项专业能力提升主题,采取“智汇讲堂”名家大课堂讲授+“案例式”小课堂教学+“应知应会”全覆盖评测的方式开展。在首期“智汇讲堂”线上培训结束后,来自正余镇的组织委员陆泽华颇有感慨地说:“这次培训让我对新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发声这项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实用的知识和方法对后续的工作很有帮助。”
此外海门区组织了7个专业能力提升学习社,搭建同一系统、关联岗位干部学习互促平台。“乡村振兴学习社的学习实践是一场为‘热锅上蚂蚁’降温的‘及时雨’。”乡村振兴学习社成员、临江新区驻村第一书记陆天宇振奋地说。同时,海门深入开展“东洲春笋”培育行动、推进“2+1”青蓝结对制度(一个政治导师+一个业务导师+一名学员),通过开展入职宣誓、谈心谈话、业务微课、写作练笔、素质测试、走访调研、履职承诺“开门七件事”,帮助年轻干部扣好成长路上“第一粒扣子”。
在学习培训中,海门突出实战实训,在疫情防控一线加强年轻干部提能锻炼,以实战提升年轻干部能力水平。组建了由新入职公务员、省选调生、优青人才组成的社会治安、执法监管、乡村振兴等15个学习小队奔赴各类疫情防控重要岗位。
表彰激励,比学赶超,增强海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海门在全区领导干部中全面开展以“树示范标准、争创‘五好班子’,树示范标杆、争当‘五强主官’,树示范标兵、争做‘五优副手’”为主要内容的“三树三争”活动,结合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海门还开设“东洲尖兵讲习堂”,每期选出4~6名行业尖兵走上讲台传授先进经验、讲述奋斗故事,通过表彰激励、典型激励和赛绩比绩激励,让更多的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勇当先锋。
·袁晓婕 黄天玲 俞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