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向两会报告

吹响产业立市“集结号”

——南通六大产业高质量发展质态扫描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我市坚持产业立市、制造强市,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培育,重点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2022年,由我市牵头的“南通、泰州、扬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和参与的“苏州、无锡、南通高端纺织集群”在第三轮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船舶海工产业链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试点”,重点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船舶海工产业 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南通成为船舶海工发展的首选地区,先后被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海洋局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2022年10月,南通牵头泰州、扬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打造世界级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

近年来,南通从深化央地合作、抢占国际市场、加速前沿布局三方面入手,构筑集群优势,重点培育建设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如皋港船舶海工及重型装备园、海门豪华邮轮配套产业园三大船舶海工装备特色产业园。目前,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已围绕海工装备和船舶总装制造、配套产品制造核心,建立起集研发、设计、建造、配套、服务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2022年1-11月,集群新接订单同比增长20.3%,截至11月底手持订单同比增长31.9%,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1、24.4个百分点;集群交付海洋油气平台、海工模块、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升压站等各类海工装备数量15艘(座),约占全国的30%。

创新驱动,成为整个产业迈向高端的强劲动力。目前,全市建成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南通中远船务、江苏招商重工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一批重点企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为骨干,专业设计公司为补充的研发设计体系,企业人才队伍培养进一步强化。2022年1月,省市共建、总投资6亿元的江苏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南通,标志着南通已经形成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为骨干,专业研发机构为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产业的智能制造示范效应不断凸显,企业在高端产品领域持续发力,掌握了超大型集装箱船、豪华邮轮、大型LNG船等船型和关键配套设备的建造生产技术。2022年9月9日,历经3年,高端订制巨无霸“海上油气加工厂”——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储卸油平台在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竣工。2022年12月份,南通船舶工业再获重大突破,惠生重工获得单价超18亿美元的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FLNG)订单,招商局重工获得欧洲船东4+2+2艘18万立方米大型LNG船建造合同,招商局重工在批量交付极地探险邮轮的基础上,也获得欧洲船东极地探险邮轮订单。至此,南通在造船业皇冠上的两颗明珠均取得重大突破。

高端纺织产业 百年积淀享誉世界

经过上百年的积淀与发展,南通业已形成产业门类齐全、配套生态优异、龙头企业集聚、富民成效明显的高端纺织产业集群,是世界三大家纺中心之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2年10月,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打造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集群。2022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410家,产值1397.7亿元,同比增长11.04%。

产业体系完备。我市棉、毛、麻、丝、化“五纺”俱全,基本实现化纤、丝绸、纺织、色织、印染、针织、服装、家纺等纺织门类全覆盖。特别是纺织面料领域,年产印染布约28.3亿米,占全省三分之一,已涵盖棉布、麻布、丝绸、呢绒、化纤、混纺等几乎所有的细分面料领域。终端产品涵盖男女服饰、各类童装、家居用纺织品、鞋帽箱包等多个领域。

科技支撑有力。我市纺织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建有纺织产业相关科研院所3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3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个,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企业实力较强。大生集团成为全国棉纺织行业“排头兵企业”;罗莱生活的床上用品连续16年位列同类产品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联发集团的色织面料在国内行业排名第三,荣获江苏省质量奖;鑫缘集团的蚕茧丝及丝织品在国内丝绸行业排名第四。此外,还有恒科新材料、华峰超纤等一批细分领域知名企业。

家纺享誉全球。我市家纺产业构筑了涵盖“织、染、印、成品、研发、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拥有成品生产企业3800余家、面辅料商2400余家、外贸出口企业350余家、研发设计单位200余家、电商企业近3万家、快递物流企业50余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江苏省著名商标32个,4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赢得了“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南通”的美誉。

高端装备产业 智能制造步伐加快

“十三五”以来,我市高端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端装备产业规上企业924家;实现销售收入1067.5亿元,利润总额90.4亿元;工业产值增速28.5%,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12.4%。2022年1-9月,全市高端装备产业规上企业973家,累计完成产值945亿元。

近年来,全市高端装备产业呈现优势领域不断拓展、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智能制造步伐加快等特点,以高端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为特色,高档数控机床、RV减速器、滚动及传动功能部件等产品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拥有江苏鹏飞、星球石墨、江苏天楹等17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占全市总数61%;通达矽钢、万达轴承、四方科技等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总数54%。南通振康自主研发生产的RV减速器数据等同或超越了日本同类产品;国盛智科位列中国机床工具行业“30强”企业。

目前,海门区在建工信部机器人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平台,高端装备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0多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100多家,建有高水平企业研发平台占全市近1/3。全市累计入围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18个,累计认定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26个,累计入围省高端装备赶超工程及装备技术攻关项目12个;累计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4个,其中高端装备企业5家,占比36%;创建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25个,其中高端装备企业17家,占比14%;全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均分1.28,其中高端装备行业评估均分1.68。

新材料产业 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紧扣产业整合、龙头做大、链条延伸、技术改造、循环利用、平台建设等发力点,全市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大力引进新上重大项目,新材料产业平台能级不断提升、集聚度不断增强。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21年,南通市新材料产业463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1422.3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销售1405.26亿元,同比增长33.1%,其中销售增速超过50%的企业有117家,20亿元以上企业21家,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2年1-9月,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227亿元,同比增长18.6%。

示范效应不断提升。全市已形成一批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拥有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新材料、如东县高分子材料、海安市磁性材料及制品等多个国家火炬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形成高性能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产业集群;涌现恒科新材料、华峰超纤、星辰合成材料、甬金金属等一批产品特色鲜明、企业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重点企业。

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建设了江苏省生态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仕达)、江苏省电子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宙邦)等多个省、市级研发机构;新帝克单丝科技、东材新材料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包括生产世界一流精品棒线材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主打“超纤一体化”“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的华峰产业园项目,生产聚酯纤维等功能性纤维的恒科新材料三期项目等。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台橡、申华领衔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为主导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海安市形成以钕铁硼为代表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支撑的手机、空调、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关键配套材料产业链;如东县形成“油—丝—布—面料—最终产品”的完整化纤新材料产业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2年南通精准帮扶企业纾困解难,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成功举办2022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推动开展产业链精准化招商,打造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组织企业赴苏州、无锡、徐州等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成功对接近3个亿订单。

目前,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在集成电路、光纤通信、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体系,集聚了中天科技、通富微电、江海电容器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集成电路封测、光纤光缆制造、电阻电容制造等部分细分领域全国“领跑”。2022年1-11月,全市510余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应税销售2052亿元,同比增长21.6%,总量居全省第五,占比5.4%。

2022年,全市电子信息领域在手实施超亿元项目34个,总投资约387.5亿元。日达智造总投资100亿元的智能终端精密模组(显示器配件)项目,已完成投资25亿元,进入试生产阶段;通富微电总投资120亿元的集成电路先进封测基地项目稳步推进中。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招引的11个项目,4个已建成投产;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落户的中科仪、富创精密、度亘激光已竣工投产,中科九微、源卓光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制定印发了《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企业总部南通基地招引建设工作方案》,更高层次推动产业协同,更高起点培育增长新动能,目标到2024年,招引企业总部南通基地不少于30家。央企总部搬迁项目(中电科12所全资子公司北京真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即将签约落户南通高新区,英锐集团8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项目已进入“窗口指导”阶段。

新能源产业 优势明显 风头正劲

“十三五”期间,南通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的主攻方向,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至52.8%,比全省低1.6个百分点;电力装机中,煤电装机比重55.9%,与全省基本持平;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40.4%,比全省高15.7个百分点。

目前,我市新能源行业主要包括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新能源装备。风电产业体系较为完善,拥有风电企业百余家,包含上海电气、龙源电力、重通成飞、中船海装等一批旗舰型、龙头型企业,以及力星钢球等行业隐形冠军和中天海缆等行业领军企业,在超高压海底光纤复合海缆、远海风机安装运维等领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截至2021年底,全市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5.98GW,年发电量66.2亿千瓦时,风电产业应税销售604亿元,形成了以如东为龙头的风电产业聚集区,现有装备制造规上企业56家,其中销售超10亿元企业14家、税收超5000万元企业10家。

光伏发电领域,我市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8GW,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1.2GW,占三分之二,海安、如皋、如东、启东、通州、海门等板块正在整县推动分布式光伏;结合建筑光伏一体化要求,我市正在积极布局开展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

同时,我市氢能产业领域企业集聚度较高、产业链构建相对完善,成功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城市群“1+6”成员中省内只有苏州、南通两地。覆盖制氢、储运、加氢站成套设备、燃料电池系统等13个产业链细分领域,集聚了百应能源、势加透博、中集氢能源、中天华氢等20余家重点企业,预计2022年应税销售增长20%。

2023-01-07 ——南通六大产业高质量发展质态扫描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2058.html 1 3 吹响产业立市“集结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