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
2022年,南通海事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字当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履行好护一方稳定、守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平凡与伟大交相辉映、无畏与担当并肩同行中,激扬海事人的奋斗精神,奔腾海事人的奋斗故事,用实干和担当谱写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江强海兴”壮美华章。
以“为民之心”交出服务港航新答卷
2022年12月12日,随着首根钻孔桩顺利开钻,沪渝蓉高速铁路崇启公铁大桥正式开工建设,拉开了沪渝蓉高速铁路沪宁段站前V标主体工程正式施工的序幕。在这个“大国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南通海事局扮演着一贯的监管服务“角色”。
如今,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过江通道、苏通第二过江通道、通沪通道、崇海通道正在有序推进,未来5到10年南通将迎来过江通道建设高潮,“八龙过江”新格局跃然而出。保障水上施工、航行“双安全”是南通海事人一以贯之的使命,全年召开涉水工程专家评审176次,协助16个重大项目取得通航批复,有效保障张靖皋长江大桥、通州湾“2+1”码头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依托“智汇江海”等信息化系统,有效监管南通辖区水工安全作业,为重点工程保驾护航,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2023年的新年假期,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氛围中,洋口港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码头迎来了新年的第一艘LNG船——来自中国香港的“北斗星”轮,此航次带来7万吨LNG(液化天然气)。大能源保障大民生,在南通海事的全力护航下,2022年江苏LNG接收站码头输气量首次突破百亿立方米,相当于5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
助企纾困,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南通海事稳住水运市场主体,推出助企纾困保通保畅十项举措,“纾”出速度、“纾”出力度、“纾”出温度——全年实施船舶远程审核5次、开展到达港船舶审核46艘次,累计为航运公司节省费用成本600余万元。高效办理船舶融资租赁、抵押权登记,帮助抵押融资近9亿元,较2021年同比上升28.6%。保障900余艘大型散货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助力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生所需,我必所为,南通海事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在疫情防控的洪流中,在全省率先建立水上服务区船员便民核酸检测点。积极配合口岸各部门,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层面船员换班专班,在守住口岸疫情防线的基础上,全年协调换班船员2500余人次,保障国际航行船舶顺利进出港,做好民生、能源等物资保通保畅。
助企纾困,既有“及时雨”,也有日常服务的“绵绵细雨”。海事打造“家门口”的政务服务网络,全辖区服务区规模14个,布设20台政务自助服务终端,站点遍布政务窗口、码头、院校和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推出“半日办结、当天取证”政务服务,实现80%的海事政务事项办结期限平均压缩60%以上。2022年提供该服务约5500次,压缩办证时限约8.3万个工作日。推进海船登记、船员适任“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一次申请、同步受理、多证联办”,2022年共办理340件次,时限压缩约3700个工作日,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切实助力航运高质量发展。
窥一域,察全局。在南通海事局统筹做好水路运输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措施下,2022年全年累计保障35.93万艘次船舶安全进出港,保障93艘LNG船舶安全进靠,为南通及周边地区输送LNG超800万吨。
以“实干之笔”续写向海图强新篇章
向海谋篇,逐梦深蓝。
蓝天白云下,通州湾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无人集卡车在快速有序运送集装箱,自动化轨道吊顺畅运行,国内外货轮繁忙进出。码头自2021年12月22日启用以来,先后完成国际航行船舶142艘次,内贸航线47艘次。装卸件杂货总量175万立方米,集装箱14927TEU。按下发展“加速键”的通州湾新出海口,为南通向海经济注入新活力。
在南通向海经济铿锵步伐的背后,南通海事局是最优的“服务员”“调度者”和“守护者”。一年多来,南通海事保障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开港,支持通州湾作业区三港池1号至3号泊位码头改建工程、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等重点项目建设。相当A级航区和江海直达航线项目提交国家海事局,助力南通以抢抓优江拓海机遇为“增长点”。
船舶工业是南通支柱产业。2022年,海事助力长江南通段新造船舶和海工产品下水90艘,较去年同期增长25%,价值超过160亿元。90艘中“首台”“首艘”“首批”等重大意义船舶频出:全球最大的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在启东顺利交付、国内首艘“运输+起重”一体化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船“乌东德”号在海门交付、中远川崎全球最大2.4万标箱集装箱首制船出坞……这些记录着一个世界级船舶海工基地的崛起,也书写着海事部门主动服务进企业,精准对接促复产的优秀答卷。
在1万平方公里南通海域上,1600座白色风车屹立于海天之间,迎风摇曳,转出最美的黄海风景线。当前,南通市已投产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145万千瓦、占全国的1/4。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风电企业安全生产和日常监管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如何迎接挑战?海事使出了“妙招”——不断优化升级监管措施,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海上风电运维期的海事监管经验。这一年,南通海事相继推动属地政府部门出台全国首部县域风电运维管理规定、全国首个海上风电场航行指南等,深入开展风电领域专项整治,规范运维船舶配员和出海运维人员持证要求,创新研发风电运维登乘点智能卡口,提升运维登乘智能化水平,切实为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与运维保驾护航。
风帆起航、驰而不息,南通海事人用责任和担当,助力南通激活海洋经济。
以“智慧之治”凝聚安全监管新动能
2022年11月21日,长江南通段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该系统共注册152家港航单位,其中码头单位81家,代理单位71家。
这是南通海事局集聚力量对海事监管服务进行科技攻关,以数字化、平台化、信息化,促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致力构建港航服务生态圈的一个缩影,标志着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进一步构建,提高了长江南通段港航综合调度水平,也提升了港口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让航行更安全,是海事人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近年来,南通海事着力构建安全协同监管体系,协调设立南通市长江和海上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推动如皋市等6个县级政府成立专委会,逐步健全市、县两级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协同南通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沿海海上活动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类海上活动属地和部门安全管理责任。建成并正式运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明确“1+1+6”的“江海联动”运行模式,构建水上交通指挥组织体系,海上交通组织指挥体系赋能通州湾新出海口高质量发展。
2022年岁末隆冬,江苏海事局南通监管救助综合基地码头,在众人的热切期待中,“海巡21”轮缓缓靠泊。这是海事系统第一艘千吨级可装备舰载直升机的海事巡逻船,配有全天候的夜视仪设备,在全球各海域都能保持联络,海上航行自持力达15天。它入驻南通后,将有效填补江苏沿海大型巡逻艇的空白。
回眸2022,南通海事局全面提升水上搜寻救助能力,助力出台省内首个地市级层面《加强全市水上应急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水上应急救援体系。推动大马力综合救助拖轮“苏海01”落户南通沿海,8艘渡船配备新型应急救援移动式撤离平台。成功承办2022年江苏沿海风电船舶防台专项演练暨南通市南黄海海上搜救综合演习。成功防抗台风、寒潮等30余次极端恶劣天气影响,相关工作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全年处置各类水上突发公共事件25起,救助遇险船舶28艘次、遇险人员291人,人命救助成功率98.99%,创历史最佳水平。
南通海事始终坚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以水上安全监管为中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安全检查,高质量服务沿江沿海开发建设,保障南通港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以“典范之志”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2022年12月8日,南通广汇能源码头、吕四港西港池,一场与“海面油污”的竞速激烈地进行。南通启东海事处联合启东广汇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南通通洋港口有限公司、江苏沪通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开展“护卫蓝海”船舶防污染应急处置综合演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年,南通海事持续促进航运绿色发展。
让水域更清洁,让蓝天更湛蓝,海事人是捍卫者。一年多来,南通海事持续巩固长江大保护成效,与长航公安、交通、环保等多部门组建的“南通生态环境保护联盟”筑牢联防联护防线,到港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接收比例达100%。加快绿色港口建设,首套高压岸电设施投入使用,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高质量运行获央视点赞。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智能化打造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不可或缺。这一年来,南通海事研发并推动沿江码头安装智能流量计、推动污染物接收船安装自主研发的“智能液位仪”、码头配备智能垃圾桶,试点推动码头安装一体化智能岸电柜,实现污染物排放、岸电使用实时监控、精准计量。自主研发全国首个市域岸电智能管理平台,推动92家非危险品码头“增桩补点”,安装智能岸电桩436套,实现智能岸电100%全覆盖,打造低压岸电推广应用示范区“样板”。南通港区全年岸电用电量1453万度,同比增长45%,用电量位列全省第一,有效推进船舶节能减排,提升南通辖区绿色航运发展水平。
长江南通段,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每天都有大量的危化品船舶到港或过境。聚焦船载危化品管理,南通海事不断强化监管,实现船载危险货物全过程安全智能管控。推动阳鸿、中化两座洗舱站规范洗舱,全年完成作业140次,处置洗舱水6954吨,有效控制和减少了船舶污水排放,保护水域安全。建成全省首家政企共建船舶危管防污教育基地,为南通船舶污染防治和安全监管培养技术人才。
护一江清水东流。239公里的沿江岸线浸润着南通海事人守护长江的时代豪情,他们将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守护碧水蓝天。
·朱蓓宁 吴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