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办好民生实事 多让百姓表达诉求

□郭元鹏

南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1月8日投票表决,确定以下20个项目为南通市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包括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所,创建省优质幼儿园9所;为全市中小学教学场所安装空调;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保障服务;创建14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建设102个“医保便民药店”示范点等。(1月10日《江海晚报》)

春节前夕,类似“细说民生”的各类座谈会多起来。一些地方的“细说民生”基本上都是“让专家说”“让学者说”“让干部说”。2022年的民生工作完成得如何,由具体负责实施的党员干部“汇报成绩”;2023年的民生工作如何去做,也是请专家学者党员干部“一起讨论”。尽管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参与座谈,也是出于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可是这样的座谈会,少了百姓的参与,与百姓的感受、诉求就有了距离。

民生工作顾名思义,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民生工程干得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才最直接最有说服力。来年的民生工作如何做,老百姓的诉求最值得关注。按照老百姓的意愿去实施民生工程,就会事半功倍,赢得更高满意度。反之,假如民生工程并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往往花钱不少,百姓却不买账,结果是花钱没有花在刀刃上。

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应该是做好民生工作、干好民生工程的出发点。《人民日报》近日刊发一则新闻,讲的是重庆市璧山区来凤街道推出了一项新活动“院坝会细说民生事”。白果树下,一张方桌、几十条长凳,村民围坐一起。参会的除村民外,还有区、街道、村三级党员干部。通过“三级院坝会”机制,该区各级干部下沉到基层,聚焦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让百姓“细说民生”,表达民生诉求的真实心声。

因此,做好民生工作,需要少些“厨师定制”、多些“百姓点餐”,少些“专家学者说”“官员干部说”、多些“百姓说”。以往的民生工作做得好不好,要让百姓评价;今后的民生工作如何开展,要让百姓集思广益。广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哪里需要修路,哪里需要架桥,哪里需要加建公厕,哪里需要建学校,哪里需要建市场。相关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摸准真实民生需求,不开空头支票,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半拉子工程,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2023-01-1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2398.html 1 3 办好民生实事 多让百姓表达诉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