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台服务器接入后,项目区的农田设备都能实现远程精准控制,比如灌溉水稻田,就能通过手机App进行水流量设置,定时定量科学灌溉。”近日,在通州区金沙街道万顷良田项目区,江苏移动信息系统集成公司项目负责人周高远和同事一起调试设备,为金沙街道高效种植安上“科技的翅膀”。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近年来,金沙街道立足土地、技术、经营等三要素,精心组织、强化措施,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
藏粮于地
建好护好“饭碗田”
上周,江苏农垦海安农场项目负责人李云贵来到万顷良田项目区,“高标准农田的实施为大规模高效种植打下了基础,土地平整提高了种植区的土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温天气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再加上设施完善,灌溉便利,今年水稻产量基本维持在每亩1100斤。我相信,今年小麦也能有个好收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金沙街道先后投资3500余万元,对三个重点区域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标)项目,完成了近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走进建设面积8200亩、投资金额超2700万元的港北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平整,道路相连,水渠贯通,产业蓄势待发,“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格局已经形成。同时,项目区还采用了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已经成为吸引投资者的热土。
藏粮于技
挑起科技兴农“金扁担”
良种还需配良技。在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的同时,金沙街道还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运用到新建高标准农田的土壤参数监测、墒情监测、病虫害预防、农田灌溉、农田小气候观测等方面,实现了耕、种、管、收各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农田创新技术到位率超过95%,让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转变为“靠技术吃饭”,种植规模、产品品质得到双提升。
投资70余万元新建的农田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站,能对万顷良田项目区的空气温度(湿度)、降水、土壤参数、农作物长势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提前预警,提高了农田产出效益。
投资90余万元新建的农田自动化控制及监控系统,将物联网技术覆盖到了整个万顷良田项目区,项目区的4座泵站、45个电动启闭机、3台水位计测井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远程控制,46套数字化监控设备覆盖了项目区的各种植地块、主要出入口、烘干仓储、特色农产品基地、控制中心等功能区,全面加强了耕地管理,达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建设要求,实现了田间生产、管理、防控、服务全流程数字化,尽显智慧农业“科技范”。
多样化经营
粮食生产有赚头
“合作社托管了1500多亩地,农民每亩种粮成本减少了上百元。”金沙街道才付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姚志才说,“我们将依托农事服务中心,继续完善产前产后服务,提供粮食烘干、流通、加工一条龙服务,田间连车间,让周边的乡亲们种粮更有赚头。”
好粮食带来好效益。近年来,金沙街道着力补齐粮食烘干、流通等环节上的短板,开展了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完善了粮食种植产前、产后服务体系,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创成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家,建立健全了利益联结机制,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同时,深入推进农业技改,先后完成烘干机清洁热源改造16台,为农户节约烘干成本50%以上。2022年新增农田种植智能化设备14台,稻麦种植全程机械化率稳步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的农业机械逐渐崭露头角,直接带动优质粮食增产增收。试种的500亩富硒大米试验基地喜获丰收,江苏农垦海安农场在大面积种植“南粳46”的基础上,瞄准中高端市场,不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立足万顷良田的生态优势,充分释放了富硒大米资源潜能。
本报记者 徐爱银 本报通讯员 姜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