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记忆

沙令祥:旧札思故乡

□彭伟

沙令祥女士是如皋乡贤沙元榘的三女儿。1914年,她生于如皋沙家颐园。1933年毕业于如皋师范,任职于李堡小学、马塘小学、安定小学、栟茶小学诸校。1946年12月,沙令祥追随夫婿缪进三(栟茶人)赴台。缪先生出任台湾农试所农艺系主任,她任教于台北,嗣后寄居他乡。

沙女士高寿,今年(2022年)已有108岁。她还工画。欣羡其寿,又结乡缘,我向她求过画。近来,如皋市侨联原主席解志明老人读过数篇我写的有关沙家历史的小文,又割爱送来一张沙令祥女士的亲笔信。这封旧函的落款是“缪沙令祥手启 12月11日 灯下”。解老还给我提供了相关背景材料,从中不难看出此札写于2006年12月11日。那年10月28日,沙家老宅——颐园重建工程圆满竣工。沙家老宅经过城市改造,附近留有空地。起初规划在此修建圆仁和尚纪念馆。多位如皋知名人士结合如皋历史及实际情况,殷切呼吁修建颐园,纪念如皋沙氏乡贤。尤其是张秀良、解志明等人,连夜搜集史料,起草文件,于炎炎夏日中边挥汗,边撰文,完成相关提案。事情迎来转机,新颐园建造完毕。解志明致信香港旅港如皋同乡会会长丁伯駪先生及寓居台湾的沙令祥女士等人,通告颐园完工的喜讯。他们均有回函,或感激,或赞誉。沙女士回信的第一句话便是:

日昨(笔者注:即12月10日)接奉大札、四张照片、一本《风华集》,如获至宝,深感阅心。长途寄厚书花费甚多,感谢再感谢。

四张照片所摄的正是新建的颐园美景。新颐园位于老颐园(今海月寺附近区域)的河对面,内有志颐堂、百花园等景观。新颐园由刘聪泉、冯际虞等人精心设计,或撰写对联,或提供史料,又在院中竖立一座如皋近代乡贤——沙元炳雕像。因此沙令祥作为沙家后人,看到四张颐园新照,不禁赞扬:似乎走进苏州拙政园,古色古香,(屋)气宇庄严,“诱导”外国游客来园观光。

至于那册《风华集》也勾起了沙令祥的思乡之情。《风华集》是冯际虞等人编写的。冯老师是如皋中学的退休老师。《风华集》是如皋中学的校友回忆录。此校的创建与发展,和沙元炳、沙元榘堂兄弟关系密切。沙令祥读后,往事如昨,乡情如梦,写道:《风华集》阅后,仿佛回到故乡见到三弟沙旅、五妹沙堤、表侄黄允(曾任如皋中学校长)。尤其是书中提及的两位如皋中学校长,更是令沙女士感慨良多。一位是何景平校长。他曾先后出任紫石中学、如西中学、如皋中学校长,是如皋有名的民主人士。如皋中学图书馆曾经命名“景平图书馆”。沙令祥记得何校长是她父亲的好朋友。他家住在如皋南乡(何景平是车马湖人),到城里来便住在沙家颐园。沙女士还肯定何景平的子女是“如皋光荣的人物”。

另一位是许绍初校长。他是沙令祥的三姑父,留学东瀛,归国后还曾兴办稻草纸学校。沙女士追忆,当年她离如时,从如皋南门车站坐车去上海,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阻挠。据说当局获得密报,非要抓捕一个姓沙的。沙女士无奈之下,向三姑父求救。经过许绍初的担保,她才能脱身。

在回信中,沙令祥还告知解志明:她正好同时收到五弟沙子惠寄来的照片:城外聋哑学校建筑题名元榘楼。悠悠往事故乡情,沙女士真情坦言,希望:飞回故乡,致谢政府。由于台北住房政策有变,她不能离台返乡。

沙令祥在颐园重建后未能回如,的确是不幸,不过幸运的是,解志明保存下她的亲笔信,见证沙家在外人士对家乡深厚的情谊。

2023-01-1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3169.html 1 3 沙令祥:旧札思故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