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如东自我加压,定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加快建设全市跨越发展增长极、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为南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新年伊始,如东锚定新目标、扛起新使命,打响“兔”飞猛进的发令枪。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发展在于干。春节期间,在如东采访,处处激荡着奋斗之姿、奔跑之态、担当之勇、实干之风,正在绘就一幅热气腾腾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实现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东措施落细落实,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和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提供坚强保证。
❶ 坚定不移促改革,描绘耕海图强新景象。
❷ 坚定不移抓项目,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
❸ 坚定不移强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❹ 坚定不移提品质,促进城市能级新提升。
❺ 坚定不移强“三农”,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❻ 坚定不移优生态,展现美丽如东新面貌。
❼ 坚定不移惠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❽ 坚定不移守底线,构建安全发展新格局。
1月18日,装载着卡塔尔20.5万立方米LNG的“阿尔卡拉缇娅”轮靠泊洋口港阳光岛中石油江苏LNG码头,这是该站今年接卸的第7船进口LNG。去年,接收站外输天然气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也是去年,如东实现新能源上网电量130.07亿千瓦时,年度绿色能源供应规模首次突破“双百亿”。
风起南黄海,潮涌扶海洲。如东崛起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LNG接卸基地、全国重要的海上新能源发电基地,得益于耕海图强,掘出了绿色能源产业大蛋糕。目前,阳光岛上共落户4个LNG接收站项目,全部建成后,洋口港年接卸周转能力将突破2000万吨,年应税销售将超1000亿元,成为我国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的重要交汇点。截至目前,如东已建成新能源项目35个,并网装机容量超600万千瓦,LNG年接卸规模超700万吨,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发电基地。
强化向海发展,推动能级新跨越。如东排出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城镇建设、文旅融合、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和工程,明确推进序时,压实推进责任,以一批批扎实的标志性成果,推动耕海图强不断取得新成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夯实重大项目支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动金牛码头、黄海二桥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高品质推进城乡融合,因地制宜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沿海城乡集群,建设彰显如东特色的滨海风貌城镇带。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美丽江苏建设等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工艺升级改造,加快构建绿色产业全链条、全领域发展格局,加强海洋生物资源、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实施海洋增殖放流、海岸带修复提升等工程,建设人海和谐的生态风光带。
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打造增长极。如东以园区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园区的发展能级,促进园区为全县跨越赶超多作贡献。以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洋口镇为载体,充分放大一类口岸开放优势,加大百亿级项目招引,加快LNG能源岛建设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为载体整合资源,全面加强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产业集聚、创新生态构建,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小洋口国家级海洋公园、栟茶古镇景区三大板块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加快鼎瓯天海道温泉城、海之城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月18日,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传来喜讯,省重大项目——金光如东产业基地项目一期24条产线全面投产,当日生产“清风牌”抽纸1500吨,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年产78万吨的单一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在如东建成。
一期如期建成投产,得益于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保姆式服务。金红叶纸业(南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威助说,从项目报批报建到供电供水供气等12个配套工程,如东县委、县政府和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领导以第一人称接力跑,洋口港服务专班全程帮办代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搬走拦路虎不过夜。金光如东产业基地项目由印尼金光集团投资建设,主要生产“清风”“唯洁雅”“真真”等知名品牌高档生活用纸和纸巾。项目规划用地8500亩,分三期建设,总投资45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超100亿元。林威助告诉记者,自2021年6月26日首台纸机开机投产以来,以每月新开一台纸机的速度,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为项目如期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大抓招引,大干项目,奋力跑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如东以招商引资提质态、项目建设攀高峰为目标,全力以赴推动项目量质双提升、双突破,为跨越赶超积蓄强劲动能。突出项目招引,抢抓当前特大城市产业外溢、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市场投资信心回升的机遇期,高质量举办一批切口准、小而精、成效好的招商活动,全力突破一批高端制造类、基础设施类、城市建设类以及现代服务类重大项目。探索实施境外驻点招商,建立完善境内重点区域“四统一”驻点模式,坚持“一把手”带头抓招商,创新招商人员选拔培养方式,打造专人专注专业的招商团队。持续完善每月例会、双月点调、飞行督查等推进机制,在全县上下掀起招商质效大提升的热潮。
加快项目推进。突出省市重点项目,集中精力、序时推进,注重形成实物工作量,掀起建设热潮,加快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深化项目季度考评与常态化督查融合推进机制,持续推动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精准有效统筹,大力营造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健全县领导协调督办、部门现场会办、专班服务跟办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项目招引以及上位审批成果转化,推动桐昆三期、金光二期、能楹重力储能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达产一批的项目建设高峰。
做强载体支撑。四大园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一马当先,确保全年新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10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新招引科创项目不少于60个,全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30个、2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4个、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1个。
去年6月开工建设的恒辉安防产业园项目一期8万平方米厂房已经封顶,今年6月这家智能化工厂投产后,恒辉安防将新增7200万打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年生产能力。它的东侧,总投资10亿元的鸿瀚安防二期项目厂房也已完工,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新增年应税销售12亿元。
一个个10亿级项目相继量产,如东经济开发区经济增长新动能逆风竞发。“在如东拿地即开工,名不虚传。”投资业主纷纷点赞。
擦亮“如来如愿”营商品牌,如东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核心,以强化政策供给兑现为关键,以服务效能提升为保障,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让如东成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乐土。
实体为本,制造为基。如东接续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创新动能,全面实施科创企业培育、高新产业壮大、创新载体赋能、区域创新协同、创新生态优化五大行动,统筹推进创新核心区、沿海创新长廊建设,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上市企业,确保全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不少于120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突出科技人才,全面落实人才新政“70条”,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发挥上海、苏州、南京等地人才驿站的作用,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专家团队,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完善人才“乐居”体系,优化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物联网、5G等前沿领域,引导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确保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300个。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不断提升企业产出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扎实推进“小升规”“规做优”“优上市”,全面提升市场主体质量,确保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100家,新增上市企业不少于2家。
壮大产业集群。坚持以重点产业链召集人机制为抓手,持续完善“五图五单”,强化行业分析研判,做到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精准滴灌。探索建立“链主”企业培育、遴选和出题机制,加大产业链骨干企业激励扶持力度,确保“链主”企业达到50家、产业链骨干企业达到185家。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奔跑。沿着如东绵延86公里的海岸线自北往南,从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到各镇工业园区,到处可见新特产业的落户足迹,满目是抢工会战的繁忙景象,处处洋溢着向海挺进的发展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