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广玉兰

​护花“春泥”永芬芳

——悼老诗人耿林莽

□苇航

在我结识的文化老人中,有两位江苏人,都长期服务于山东。一位是江阴籍古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1910—2007),山东大学老教授。另一位是如皋籍诗人耿林莽,《青岛日报》副刊老编辑,曾获《星星》诗刊“鲁迅散文诗奖”等多个奖项。

我与耿老相识晚些,但又有一份额外的情缘——他是我的老乡。他的故园,我的老家,都在如皋城的北门。我素喜文学史,很早就关注过这位诗坛乡贤。直到2016年,《春泥》复刊,办过三四期后,我兼职执行主编,才萌生了联系耿老的念头。1935年,如皋革命进步文艺团体“春泥社”在俞铭璜等人的努力下,创办了《春泥》副刊,影响了一批进步学子。随后数载,如皋就涌现出三位志同道合的思想左倾的青年诗人——耿林莽、丁图、沙白。《春泥》的存世,断断续续,此次复刊实属不易。倘若耿老愿为《春泥》题字,既是文缘,又是乡缘,必为刊物添色。

2017年4月,我从《青岛日报》副刊同仁处获得耿老的联系方式,便贸然去鸿求字。他谦虚地复函:“蒙约我为《春泥》题字。因我多年不用毛笔,书法不行,只能用水笔写了。”耿老的题字,写在一张花笺上。笺纸印有张大千的《萱蝶图》:七八丝青青萱草,两三朵红红花儿,还有一只依依彩蝶,春意盎然。这与耿老题字,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春泥》温暖,叶茂花繁,祝《春泥》复刊,落款:耿林莽,2017年4月青岛,钤印朱文“耿林莽”。

除去题字,随信一并附上的还有耿老手录在红框信纸上的一篇诗作《历史的敲叩》。这是一篇旧作,远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收入他的代表著《醒来的鱼》。我早已读过,可是轻抚诗人的手泽,重阅同样的篇什,又有着异样的温度。诗的首句,富有哲理,对比鲜明:

夜已入睡的时候,我醒着……

随后,诗中代表自然意向的雷声、犬吠声,及人类世界的枪声、警笛声,与久久等不来的叩门声,形成凝重的诗意,令人心魄颤动。诗末写明创作缘起——怀念一位牺牲的战友。那位战友是谁呢?我不便问他,没有必要引出诗人不快的追忆。但我想那位战友,也许和家乡有关,他才手录给我,以便重新发表。复刊的《春泥》主打栏目是“名家有约”,耿老的作品再契合不过了。2017年5月,复刊第5期《春泥》面世,刊中扉页题字有两帧,第一帧便是耿老的,所刊诸作,《历史的敲叩》又是第一篇。我将样刊遥寄青岛,耿老很满意。

2018年,复刊约两年的《春泥》不幸夭折。不过,耿老和我的文字因缘,仍继续着。我从沪皋两地旧报旧刊上,意外发现大量耿老早年的佚诗,不得不去函请益。他都真情感谢,热情作答。2022岁末,《春泥》又二度复刊,而且获得出版刊号,关于所聘新刊顾问,我积极推荐了耿老。由于付印在即,耿老又无手机、微信,我不得已“先斩后奏”——12月中下旬,新鲜《春泥》一出炉,我便寄去青岛,向耿老说明事情原委。然而,这次我没能等来耿老的回音。新年才过数月,又有噩耗传来,耿老仙逝,享年97岁。

《春泥》复活了,耿老倒走远了。护花“春泥”永芬芳,他对家乡的爱,对后辈的爱,将永远存念在《春泥》中,在他的诗作中……

2023-02-0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4176.html 1 3 ​护花“春泥”永芬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