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要闻

聚焦高质量一体化 深化跨江融合发展

招商工业海门基地

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在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春节期间项目部统筹安排了8个关键工作班组,约400名建设者留守海门,加班加点抢抓工期。

“我们的计划是在春节期间大概完成六幅地连墙,在二月中旬,最迟是2月20日左右完成钻头井的所有地连墙施工,为下一步的加固和以后的主体施工作准备。”海太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经理张典杰向记者介绍,春节过后,海太长江隧道工程的工人将增加到700人,另增加150名管理者,为即将到来的主体施工储备人员。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的建设对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促进跨江融合、拥江发展,高水平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等重大工程落地,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度加持,以及国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的战略部署,将地处上海“1+8”大都市圈的海门推上了蓄势腾飞的绝佳风口,2022年9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公开发布,全方位覆盖海门。海门将如何把握这次风口,叠加释放“通道效应”“同城效应”?

“海门将坚持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把《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作为重要引领,把跨江融合作为最优路径,全面打造‘跨江融合示范区’。”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说。

围绕交通共融、板块共建、产业共兴、科创共进、民生共享、社会共治六大重点,海门坚持政经并举,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体制机制,推动互惠共赢,实现更多优质资源的接轨融通、共享共用。同时坚持政经并举,更好发挥地域相连、产业相通、人文相亲优势,积极推动党建、企业、技术等各类行业联盟建设,大力引导党政机关、民间团体、群众组织、乡贤协会、行业商会等各类组织开展跨江交流,切实推进乡镇园区跨江共建,加快形成全方位、紧密型的对接机制。此外,海门组建跨江融合发展工作领导组,组织精干力量实体化运作“跨江融合推进办公室”,并与沪苏城市加快构建全天候的双向互动、要素共享、人才配套等机制,全力促进多要素接轨融通。特别是要密切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协商工作组等机构的协作关系,常态化跟踪对接,深层次加强衔接,争取更多的“海门元素”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年度计划”“专项规划”。通过构建同城体系、打造合作空间、建立同城机制,真正全面融入沪苏产业版图、创新集群、城市圈层。

2023-02-10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4914.html 1 3 聚焦高质量一体化 深化跨江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