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这家南通企业在车辆ESC领域打破国际壁垒、实现关键突破——

让汽车“主动安全大脑”装上中国芯

各种机械臂灵巧地旋转装配、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来到位于崇川区市北高新区的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眼前一派忙碌却安静的景象。

“公司的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产品订单饱满,预计年生产总值将达到3.5亿元。”公司创始人刘兆勇博士踌躇满志。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今年投入量产的ESC产品,已经实现了芯片80%的国产替代。

从成功研发量产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再到实现One-box(电子助力器与ESC集成)的技术突破,格陆博科技一路迭代升级,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智能驾驶平台供应商,获得软银中国、方广资本、达晨创投等著名投资机构多轮投资。

成绩的背后,是刘兆勇带领研发团队近20年驰而不息的技术研发、量产推进。

被期待的中国“博世”

汽车作为一种出行工具,其第一要义即在于安全性。

对于由上万种零部件构成的汽车来说,制动系统是极其重要的关键部件。但是很遗憾,“就是这样的关键安全部件,国内市场长期被海外零部件巨头垄断。”刘兆勇介绍。

早在1978年,德国博世生产出第一个可靠的ABS(刹车防抱死系统)产品,到了1995年,德国博世又将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向全球推广。而国内的零部件厂商很长时间处在0到1的瓶颈期,急需一家中国的“博世”。

“阻力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技术,汽车安全系统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及认证壁垒;另一个是市场,国外企业在技术研发、产能布局上具备先发优势。”刘兆勇介绍,由于涉及车辆安全性,整车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来自权威供应商的成熟产品。

业界统计显示,德国的博世、大陆占据中国汽车线控制动市场接近95%的份额。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由于核心技术欠缺,在汽车零部件上频繁被‘卡脖子’。”2016年,刘兆勇在南通创立格陆博,致力于智能底盘线控技术正向研发。

“我们已经错失工业革命,现在智能汽车时代来临我们不能再错过。”

刘兆勇说,公司取名“格陆博”,也有其深刻涵义。其中,“陆”字,取自大陆公司;“博”字,取自博世公司,“格陆博”意即,与博世、大陆一争高下。

成立六年多时间,格陆博先后获评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两年入选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获批省级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截至目前,公司已申请专利超150件,发明专利占比超过50%。

精耕线控底盘新赛道

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抢抓了汽车智能化的风口,更源于自身强大的前沿技术研发能力。刘兆勇说:“创新力,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智能驾驶一般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大环节。线控底盘属于最关键的执行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石。

创业以来,刘兆勇带领团队专攻线控底盘这一新赛道。即,通过电子电信号取代传统机械结构,实现对车辆的转向、制动等操作。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格陆博拥有强大技术团队。

刘兆勇本人就是技术专家出身,在同济大学攻读完车辆工程硕士、博士后,先后任东风科技技术中心副主任、伯特利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国内外知名Tier1(一级企业供应商)企业,拥有10-20年丰富线控底盘研发及产业化经验。

公司在ESC产品方面的突破,极具标志性意义。

“打一个比方,ESC就像是汽车的‘主动安全大脑’。”刘兆勇介绍,ESC是线控制动中必须配备的重要部件,也是制动部件中壁垒最高的产品之一。基于此,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进程相对较慢。

循序渐进,迭代量产,格陆博凭借技术优势和高质量产品,逐步获得了客户认可、积累了技术经验。刘兆勇介绍,目前公司的EPB(驻车制动系统)、ABS(刹车防抱死系统)、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已经稳定量产,“年产能均能达到100万套以上,并且实现对长城、奇瑞、吉利、比亚迪、五十铃、五菱、哪吒等自主品牌的配套。”

加速ESC芯片的国产化率

上个月,格陆博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ESC项目,在位于黑龙江黑河的中国北安极地试车场成功验收,并实现量产。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代ESC产品中,芯片的国产化率达到80%。

在汽车制造领域,有一个重要名词叫做“车规级”,用来形容汽车零部件的专用标准。

以车规级芯片为例,虽然纳米级别不高,但对品质的要求却非同一般。它的温度要求是-40℃~125℃,而消费级芯片仅需0℃~70℃。前者出错率必须为0,而后者出错率仅需满足<3%即可。

目前,ESC产品中的芯片也基本由国外垄断。一般来说,传统燃油汽车全车芯片总量约为100-200个;新能源车芯片,所需总量约达500-600个。

“2021年以来的国际汽车芯片短缺,导致博世线控制动产品交付受限,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加速替代的窗口期。”刘兆勇介绍,抓住这一契机,格陆博凭借其在软件算法、技术实现等多方面的长期研发和积累,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成功实现量产ESC产品使用芯片国产化替代的供应商。

一个更让人振奋的好消息是,格陆博研发的One-box(电子助力器与ESC集成)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预计今年上半年将与国际厂家实现同步量产。

“虽然我们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在不断发展,我们的速度更快,我们的市场更大。我们越来越有信心。”刘兆勇还曾在一场行业大会演讲中表示,“格陆博已经为迎接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技术积累。”

本报记者 苗蓓 卢铖卉

2023-02-13 这家南通企业在车辆ESC领域打破国际壁垒、实现关键突破——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5163.html 1 3 让汽车“主动安全大脑”装上中国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