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发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近年来,“天价彩礼”、婚礼恶俗闹剧等频频出现,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多地积极开展相关改革。2021年4月以来,全国已确立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这些改革成效如何?“新华视点”记者展开调查。
实验区从四方面推进婚俗改革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剧烈变迁,婚俗也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地方的“天价彩礼”、盲目攀比等婚姻陋习与现代文明社会形成巨大反差。如何为爱“减负”,让婚俗与时俱进,各地不断开展探索。
设立婚俗改革实验区是推进婚俗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2021年4月,河北省河间市等第一批15家单位被确立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2021年9月,结合实践经验和各地意愿,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等17家单位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扩大试点覆盖面。
按照相关要求,这些实验区从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教四方面入手推进婚俗改革。
在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方面,各地建立健全一站式、多元化的婚姻家庭服务机制。目前,我国84%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
在创新婚俗礼仪方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引导当事人用庄重的颁证仪式代替大操大办。
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32个实验区普遍提升了婚姻登记软硬件环境,设立了婚姻文化馆或婚姻文化长廊,帮助新人深化对婚姻的认识和理解。
在整治不正之风方面,各地基层自治组织把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对彩礼、婚宴、随礼等标准、参加人数等作出规定。
监管、调解、鼓励、保障多管齐下
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是婚俗改革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各实验区重要发力点。各地不仅进一步强调监管,还提出很多具体行之有效的办法。
——加大对公职人员的监管力度。
在江苏省东台市,建立公职人员婚前廉政谈话、操办婚嫁事宜报告备案、违规操办婚嫁事宜歪风查办三项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简办、廉办。
——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
大红的喜字、鲜艳的绸缎、芬芳的鲜花……2022年5月20日,被装点得喜气洋洋的河间市大庄村红色礼堂内,正在举行一场零彩礼集体婚礼。“5·20”零彩礼集体婚礼是河间市推动婚俗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2021年以来,在河间市民政部门办理的新婚登记中,不少是零彩礼和低彩礼。
——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婚俗改革涉及的是群众风俗习惯,更需要动员群众的力量。一些实验区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婚俗改革相关工作。
拿出实招直面背后深层问题
多位专家表示,婚俗改革要取得成效,既需拿出实招,也要直面背后深层问题。
首先,要积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城市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此外,要警惕商业诱导的推波助澜。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马春华表示,婚礼市场各类商家利用人们“讲面子”、搞攀比的心理,在婚礼规模、仪式包装等方面不断细化,进行商业诱导,加剧种种乱象。
多位专家认为,要直面“天价彩礼”等陋习背后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在马春华看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稳定丰厚的经济来源,彩礼还承担着家庭经济保障、养老补偿、脸面攀比等多重作用,金额因而水涨船高,甚至出现“经济越困难的地方彩礼越高”的怪象。
马春华认为,要摒弃陋习、形成新风,还要在深刻认识社会民情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重视“天价彩礼”背后的经济逻辑,通过增加城镇教育资源等方面供给,进一步推动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减轻家庭显性或隐性成本。
三年实验工作已进入下半程。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下一步,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区工作的指导力度,帮助实验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能力,争取再形成一批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同时针对实验区已产生的好做法好经验,民政部将及时总结推广,并上升为指导面上工作的政策措施。 据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