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通海三先生” 开创南通联派

□徐俊杰

“通海三先生”这个称谓来自周雁石的一个抄本。周雁石(1894-1959),名悫,号石公,祖籍太仓,生于海门,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文史科。曾就职于江苏国学图书馆,又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主讲目录学。周先生博览文史,精于文献、目录、版本之学,且热心于方志史料之搜集校勘。他曾把近代通海地区三位大家范当世、张謇、周家禄的对联作品合抄在一起,题名为《通海三先生联语》。

通海三先生中,范为通州人,张为出生于海门的通州人,周则为海门人。三人又与泰兴朱铭盘、如皋顾锡爵被合称为“江苏五才子”,并以诗文名于海内。对联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对于当年这些才子而言,自然是信手拈来。

通海三先生的楹联传世量最大的是张謇,有千副以上,另两位的作品也过百数。范当世曾自选联集成册,民国时曹文麟从其后人借抄,加以简注,编为《范伯子连语》传世,闻有今人更撰《曹注新笺》进行深入研究。张謇的联作收录于《张謇全集》,曾经李海章《张謇楹联辑注》和瞿焕忠《张謇对联注译》二专著予以释读。周家禄联集收录在《寿恺堂集·补编》中,尚未见有人进行专门研究。

三先生的联作,各种选本多有重视。1929年广益书局版黄涵秋编《古今楹联名作选粹》序中有言:“继此有南通、晋陵两派。南通一派,范氏肯堂、张氏啬翁异军突起,能以气魄制胜群雄,直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把范张二人定为南通联派的领军人物,认为“能以气魄制胜群雄”,于是选录范当世联三十则、张謇联十三则,数量可观。序言中虽未提及周家禄,而其卷三犹选其联廿三则。

《对联话》作者吴恭亨最为欣赏范氏联艺,称其为“联界之虎”,在书中竭力赞叹:“范肯堂联学几于传钵曾文正,前卷录各作,均倚天拔地,不主故常。以才论之,其为联界之虎乎?”“磊落不凡。”在介绍陈桐阶题天门寺别院联时,感慨其“使笔咄咄,奇创处竟似范肯堂矣”。范氏已成“奇创”之标杆。对于周家禄的对联,吴恭亨也不吝赞词,如“体段票姚,斯为元箸”“自非大家,何能办此”。

对张謇对联赞许有加的是钱锺书的父亲、著名古文学家钱基博。他在给费师洪《延旭轩俪语》所作序言中有一段精彩表述:“求其俪体制词无伤逸气者,独南通张啬老能自制伟辞,硬语盘空,如孙可之所称‘拔天倚地,句句欲活,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控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然俪语小道也,啬老英声茂实,世莫与京,而俪语之雄伟,足与德业相称,殆如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者耶!”

通海如今已并为南通,也许可以这样说,“通海三先生”作为近代南通楹联的领军人物,合力开创了近代联坛之“南通派”。

2023-02-1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5782.html 1 3 “通海三先生” 开创南通联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