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观天下

号称一人一方 实则千人一方

——网络直播间“行医”乱象调查

标着“初级农产品”的药材,被直播间夸大为能治多种疾病的“神药”;身着白大褂的老人,配合着主播在一旁称药、打包;将医疗词汇拆分重组成新型营销话术,以躲避违禁词审查。近期,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养生类账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违反国家规定暗中或违法“行医”,真假难辨,扰乱市场秩序,给消费者和患者带来危害。

暗中开“中药方”功效存疑

记者在某直播平台看到,主播举着一袋名为“散结汤”的产品介绍道,“家人们,只要你身上有囊什么肿、息什么肉,疙里疙瘩、鼓里鼓包,不管在甲上的、肺上的、前胸的、后背的、胳肢窝的、四肢的,通通都可以把咱们的汤汤喝上,拍2号链接6大包30次。”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记者发现,主播提及的“囊什么肿”等“奇怪”的词汇,实际上都是医药类术语:囊肿、息肉、结节、甲状腺、汤药等,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为了躲避平台的违禁词审查。

而在一个名为“XX堂养生”的直播间,除了主播之外,还有一位穿着白大褂的老人一言不发地称药、打包。主播表示,自己跟着这位老前辈在线下做了7年的“姨妈汤”,专注于女性健康,有淤淤、堵堵各种问题的,先拍个10包带回去。

消费者还发现,在多款热销中药类产品的评价中,充斥着不同账号上传的相同评价和配图;还有部分商家通过添加患者微信,引导至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以谋求更多不正当利益。

监管不足带来多重隐患

当前直播平台“开药方”、售卖中药材存在多重违规行为,暴露了监管审查方面的漏洞,不利于中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用“农产品”“食品”等替换概念蒙混过关。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直播间所售卖中药产品的营业执照上,大多都有初级农产品收购、食用农产品初加工等关键词,以此规避更为严格的药品类资格审查。

——违规直播卖药,夸大治疗效果。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提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直播间卖药号称“一人一方”,实则“千人一方”,盲目吃药对身体有很大危害,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辨清寒热、对症下药。

——平台监管缺位,资质把关不严。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一些直播平台规定,禁止发布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包括国产、国外药品,但对于商家有意偷换概念、挂羊头卖狗肉等行为,平台监管并不严,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导致更多不法商家和个人有了可乘之机。

需多方合力治理直播“行医”

直播平台监管不到位,商家打“擦边球”躲避审查,患者病急乱投医,多种因素导致了互联网直播间里的“行医”乱象,其治理也需要多方合力。

根据2022年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按照经过批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未取得药品零售资质的,不得向个人销售药品。

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结合网络销售新形势新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措施,执法部门要加强对不法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维护公众身心健康和消费者权益。

专家认为,还要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直播等自媒体行为,引导医护人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宣传相关医学健康知识,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指导,这既符合大众的需求,也是医疗工作者价值的体现。

据新华社太原2月20日电

2023-02-21 ——网络直播间“行医”乱象调查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6079.html 1 3 号称一人一方 实则千人一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