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出门旅游,想学学手机摄影,拍点小视频”“有没有糕点烘焙课程?学会了给孙子做好吃的”……近日,各地老年大学纷纷开始了春季学期的报名、入学工作。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各式各样的学习需求设立的不少课程,受到老年人欢迎。
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老年大学在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老年大学也出现了课程供给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短板等问题。
新学员进不来 老学员不想走
上海静安区刘女士去年退休,希望去老年大学上课,学习的同时还能交朋友。可老年大学课程的火爆程度出乎刘女士预料。“除了线上报名,我还去报名点排队,排了3个多小时才排到,心仪的声乐、音乐欣赏之类的课程早被选完了。”刘女士说,她打听了市里其他几所老年大学的情况,火爆程度都差不多,各类课程“秒没”是很正常的现象,“听说有的老人为了上一门课,整整等了3年才报名成功。”
一边是新学员进不来,另一边却是老学员不想毕业,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多年仍不愿毕业的老人不在少数。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在老年大学学习早已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广东深圳市的魏先生今年63岁,在当地一所老年大学学习太极拳已有8年。他坦言,上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到相关知识,而是为了社交需求。魏先生说,老年大学的费用低廉,一学期不过几百元,“太极拳班很受大家欢迎,报名的时候也是一课难求。班里大部分人都是一起上了好几年的老朋友,新学员确实不多。”
据了解,一些老年大学为了解决老学员毕业难、新学员报名难的结构性问题,探索尝试扩大招生规模,对各类课程进行大班制改革等。但几年下来,班级人数大幅增长,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加之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教室资源有限等因素,有的老年大学只好放弃大班制,又恢复成了小班教学。
扩大办学规模 支持社会办学
老年大学学位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来已久。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老年大学数量约7.6万所,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万余人,仅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与此同时,不少老年大学已经达到办学容量的极限。比如湖北襄阳市老年大学2022学年上学期共开设406个教学班,在校学员1.4万余人,每天上课学员约4500人次。上课人数已经远超出实际承载能力。
为解决老年大学一课难求的问题,2022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提出,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
除了增加老年大学数量、扩大办学规模,一些老年大学还在优化学员结构、完善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江西南昌市西湖区老年大学开设了声乐、手风琴、书法、国画、戏曲、瑜伽等15个专业32个班级,聘有28名专业教师,在校学员1200余人,老师少、学员多,一度让西湖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孙晓明十分头疼。“学校各专业都在探索按学制、年限实行结业制度,规定学习最长年限,比如不超过3或4年。”孙晓明认为,类似的结业制度能够有效缓解供需失衡的矛盾,也能较好应对学员数量的逐年增长,“结业后的学员还可以重新报名其他课程,一方面使得报名流程更公平,等待多年的老年人也能报到心仪的课程,另一方面学校方面也能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优化学员们的学习体验。”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奂平清说,我国目前的老年大学有诸多种类,比如老干部学校、社区老年大学、开放大学体系老年大学、企业或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乡村老年学校等,建议各类老年大学积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向更多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创新课程设置 发挥辐射效应
老年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充实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还可以及时更新老年人的知识和信息结构,让老年人与时代发展同步。比如不会扫码支付、不会用手机约车、不懂预约挂号等是老年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字鸿沟”,一些老年大学就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相应课程,很多老年人学习后掌握了相应知识,给予了高度评价。
“老年教育并非只有老年大学这一种途径。”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胜军认为,要想缓解老年大学课程的供需矛盾,应该积极开拓线上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以“互联网+”模式发挥线下有限课程资源的辐射效应。比如,北京海淀区老龄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以来,设置76门线上直播课、7门户外写生课。网课开设后,学员越来越多,已达到4000余人。
张胜军建议,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支持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通过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的办法,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同时加强各级各类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建设,强化老年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回应社会对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关切,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张胜军说。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