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南通

早春时节,在国内最负盛名的海水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养殖基地,启东市沿海的数百上千蟹农们,津津乐道于刚刚销罄的亩均5000元净收成。养殖户吴汉忠赞叹:“政府支持、科技给力,40亩虾蟹塘变身致富‘聚宝盆’。”

“海水养殖虾蟹成为新贵本土特产,3万余亩盐碱地‘流金淌银’,年总产出高达4.8亿元。”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健介绍,近年来,该市因地制宜做强放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土特产,涵盖海洋产品、“四青作物”、露地蔬菜、海水养殖虾蟹、淡水繁育蟹苗等领域数十个品种,去年总销售超80亿元,撑起农业产业一片天,鼓起万千乡亲钱袋子。

“农业产业的最强生命力,就在本土特色农产品上。”早在10多年前,启东市委、市政府就着眼于本地独有的气候条件、禀赋资源、地域环境,确立了这一发展方略。这些年来,一个个启东本地特有、高产优质丰收的本土特色农产品,不断地被挖掘、放大,进而形成极强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启东做强放大的“土特产”,在国内外市场大放异彩。该市实施精深加工,独有的条斑紫菜主体出口日本、韩国,年产值5000多万美元。此外,延伸海鲜产业链,仅京海申水产公司去年加工外销的虾球、鲜贝就达6000万元;利用气候适宜、雨水丰润自然条件,大力种植加工蚕豆、毛豆、豌豆、玉米“四青作物”,现已形成国内少有的55万亩复种规模,年产值8亿多元。

同时,启东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长江入海口生态与水质条件,建成了2万亩一龄蟹种繁育和3万亩海水虾蟹养殖基地,年产1300多万斤成就国内河蟹产业。

紧贴市场、转变思路,土特产更加吃香。绿皮蚕豆是启东一大特产,但长期少产低效,2018年起,农业部门瞄准蚕豆“菜用”巨大市场潜力,以“干改青”“晚改早”一举振兴产业,去年推广辐射5万亩,亩均增收300元。其中试点实施的2200亩早熟“春化”蚕豆,亩均产出8000多元;大力推广蟹种健康繁育模式,水体洁净,蟹种优质,今年亩产有望创纪录达1.5万元;建立青收特色农产品冷藏链,5年新扩建各式冷库350多座,年增收降耗2000多万元。

当地传统山羊、草鸡、山药、芋艿、香芋、白扁豆、青茄子等土特产,备受上海等周边城市居民的喜爱,政府部门帮助注册商标、订立标准、抱团生产、规模产销,有效增加乡亲收入,去年累计超过2亿元。

本报通讯员 姜斌 吴幸民

本报记者 唐佳美

2023-03-0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6892.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