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这是对我过去5年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工作的激励。”3月2日,记者联系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时,他已经抵达北京。
过去五年履职期间,施卫东将教书育人的职业要求与参政议政的政治职责相结合,收获良多。今年全国两会前,他再次聚焦科技、教育、经济、医疗等多个社会领域,已初步确定了“开展国产工业软件对标世界一流行动”“强化医保基金集成管理 守护好群众‘保命钱’”等十多个方向的20余份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
“这几天我一直忙着翻阅资料,完善提案。”施卫东介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变革,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主攻方向。作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如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攻关“卡脖子”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他关注和思考的话题。为此,赴京参会前,施卫东先后走访调研了南通中远海运、江苏飞跃泵业等企业,以及安徽省泾县泵阀产业集群。“通过调研,从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发现在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仍有不少企业存在缺战略、缺思维、缺人才的问题。”
施卫东认为,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企业必须走战略引领之路,借“数”赋能,政府要帮助“难转”企业,做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规划,为“想转”企业构建跨界复合型人才队伍,由服务商协同“不会转”企业,制定相关方案。
自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五年来,施卫东共提交了71件提案,反映了11件社情民意信息,多件提案被相关部门直接采用。“我将倍加珍惜全国政协委员的荣誉和责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担起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重任,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施卫东表示,2023年,他将继续深入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和校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