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城市主城区,是孕育“好人文化”的精神家园,催生出无数时代楷模、平凡好人。
“文明沃土”培育“好人标杆”
从捐资助学不留名、引发南通全民效仿、全国关注的“莫文隋”,到“慈善双雄”胡汉生、吴锦泉,“江海志愿者”发起者徐尔铸……崇川自2008年以来,涌现“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3人、“江苏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4人,“中国好人”20人、“江苏好人”44人,国家级、省级道德典型人数居南通全市首位,拥有118万常住人口的崇川区,各类好人模范超过3万人。
“修车老人”胡汉生退休后,在鼓风机厂门前路边支起了一个修车摊,修一辆自行车只收1元,遇到困难群众还会免费,直到2013年去世的14年里,他共捐善款10.6万元。“磨刀老人”吴锦泉,凭磨刀手艺为街坊邻居服务,2008年以来,他几乎将所有磨刀得来的收入及各类慰问金都捐了出去,捐赠金额超过26万元,而他自己,却住着三间瓦房,过着最简朴的生活。一个修车、一个磨刀,两位老人双双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吴锦泉还以高票当选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他们成为崇川乃至全国人人皆知、人人敬仰的“慈善双雄”。
与“慈善双雄”同一时期出现的,还有“毛衣奶奶”顾金珍、“知心奶奶”蔡松英等人。顾金珍退休后,用2000个日夜织就360多件毛衣,为南通市福利院、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温暖。蔡松英2003年以来,先后结对帮扶58个孩子,与500多个孩子成了“忘年交”,通过心理疏导、物资帮扶、实践教育等方式呵护着他们健康成长。
一时间,“慈善双雄”“毛衣奶奶”“知心奶奶”,成为崇川大地的好人榜样,树立起崇川好人的标杆。
“道德高地”铸造“好人之城”
近日,“道德的力量”——新时代江苏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事迹巡演走进崇川。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吴锦泉,事迹被编排成文艺节目,以《巷子里的磨刀声》事迹讲述的方式,把吴老多年来省吃俭用,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的故事娓娓道来。
2月28日,一场传承赓续“雷锋精神”事迹报告会在天生港消防救援站举行。天生港消防救援站一代代消防指战员帮助周边困难群众担水、砍柴,帮助敬老院修缮房屋、打扫卫生,与特困学生、失独家庭等结成帮扶对子,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火焰蓝”雷锋故事。
前段时期,崇川区居民王兵和施炳生不顾个人安危,合力营救落水司机,这一感人事迹在全网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纷纷点赞。两位英雄的勇敢、低调让人敬佩和动容,也为崇川这座城市分外增光。
连日来,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集中报道替天下儿女尽孝,为世上老人分忧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早在2012年,“90后”的李楠楠毅然辞去国有大型医院的护士职位,应聘于市区一家养老护理院,将自己的灿烂青春奉献给了养老服务事业,成了200多位失能老人的“忘年交”。
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用自己或见义勇为,或敬业奉献、虔诚勤勉的善举,传递着人间温暖和城市温度,让文明和幸福之花在我们身边处处绽放。
“垒土工程”诠释“好人精神”
向光而行、逐光奔跑,弘扬“好人精神”、扩大“好人效应”、激发“好人动能”,挺起高质量发展的文明脊梁。近年来,崇川通过探索城市化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路径,建设崇川区环濠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圈、沿长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沿运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一圈两带”,实施道德风尚高地“垒土工程”,构筑融媒体宣传矩阵,不断培树新的道德典型模范人物,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好人、争当典型的良好风尚。
“知心奶奶”经过多年发展,如今不仅限于蔡松英,已发展成了由32名退休老人组成的爱心群体。该群体累计组织开设“七彩周末课堂”400多场,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300余次,受益青少年7万余人次。2022年四季度“中国好人榜”上,蔡松英作为崇川区学田街道“知心奶奶”群体的带头人榜上有名,成为此次南通唯一入选者。
虹桥街道“壹圆美发室”由时任虹桥社区惠虹邻里理事长的党员魏秀芳发起成立,每周二上午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理发,每次只收1元,所收费用用于帮助网格内需要帮助的人,多余全部捐给“慈善基金会”。这些年,陆续有近10名热心居民先后加入志愿者理发师队伍,服务老年人6000余人次。 ·周智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