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敏 一心
记者从市城管办和市农村人居办获悉,目前我市正在组织开展垃圾清理专项行动,重点聚焦城郊接合部以及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农村县乡道“四沿线”和宅旁、村旁、田旁、路旁、水旁“五旁”等区域垃圾治理,全力净化城乡环境。(3月13日《南通日报》)
农村垃圾治理是关系民生的一个大问题。清除农村环境卫生死角,实施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方式转变,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增长,环境问题不容乐观,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和环保意识薄弱,加上长期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已成为困扰农村环境整治的顽疾。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美丽的和谐统一,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点,首先必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题。我市这次垃圾清理行动,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针对易反复、难治理的问题研究落实长效措施,确保整治行动快启动、见实效、有长效,为市民打造一个更加干净整洁的环境,这对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城乡经济发展“硬件”,都有着“增速换挡”的积极意义。
振兴乡村,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顺应群众的美好生活期待,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导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首先要充分认识解决农村垃圾治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注重发挥考核评价“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使得目标任务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责任明确。在此基础上狠抓落实,从而保障整个垃圾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其次,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要“把胡萝卜和大棒结合起来”,尤其是瞄准薄弱部位,注重激发“后进”变“先进”,拉长“短板”环节。通过强化公平竞争,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再次,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好想法仅仅靠提倡还不行。由于缺乏制度保证,往往在此时开了个好头,在彼时却无法画上圆满的句号。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需要“好机制”来保障,要科学建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扩大农村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垃圾问题说到底是由人产生的,所以,垃圾治理并非只跟垃圾这个客体打交道,归根结底是在跟人这个主体打交道。垃圾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副产品,只能通过我们每个人切实的努力来加以解决。在技术层面、器物层面和律法层面的发力固然重要,但是城乡居民在思想观念上的理解、转变和反思,同样重要。有多少人留意过自己每天产生了多少垃圾,这些垃圾去了哪里,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换言之,农村洁净美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投入垃圾处理设备,改善公共设施水平,培训专业保洁队伍,更要引导广大农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要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教育,通过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农村群众树立起环境共建、人人有责的文明、环保、担当意识,完善垃圾收集的村规民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推动政府、社会和村民共同参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创造美好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