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沈良
张謇心有大世界、胸怀大格局,他一生办企业、办教育、办慈善,在人生旅途上,从不把财富的积累看作人生追求,而是把社会的共同进步、百姓的共同富裕,看作自己的责任。这种士大夫情怀,是大仁大义的中国儒家学士的写照,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以共同富裕的理念来看,张謇在他的时代里践行属于自己的信条,把人生价值定位在百姓共同享受社会成果的范畴之内,这种精神追求有其特殊的时代光芒与社会意义。
张謇追求的共同富裕,并不是在物质上,让所有人在一个起跑线上拥有财富;而是在精神上,让社会各个层面都享有自身的发展,从而改变人生、增长财富。这样的共同富裕,才是本质上的共同富裕。张謇追求的共同富裕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借鉴,尤其在近代慈善公益领域对社会共同富裕的探索,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与教益。
张謇兴办书馆以启民思,他认为这是从思想上助力富裕的途径。1912年,张謇把南通城南东岳庙改成南通图书馆。图书馆创设之初,有藏书13万卷,张謇个人捐赠8万卷。他兴办图书馆的想法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受绍兴古越藏书楼的影响。其二,受西方先进思潮以及示范效应的影响。张謇1903年去日本进行为期七十天的实地考察,考察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参观博物馆、图书馆。他主张图书馆与博物馆合二为一,在南通创办的博物苑兼具图书馆功能就是这种主张的实际体现。他认为,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有三项:一为政治、学术服务。二是启迪民智,培育人才。三是保存国粹,防止外流。在20世纪,南通图书馆一直是全国县立图书馆中的佼佼者。
张謇建办物苑以启民智,他认为这是从精神上助力富裕的途径。1905年,张謇建南通博物苑。他认为,创建图书馆、博览馆,可以弥补学校资源不足。为建设南通博物苑,张謇倾注了大量心血,将自己藏品全部捐献,还多次发表启事征集展品,期盼“收藏故家,出其所珍,与众共守。”张謇能较早注意到博物馆、博览馆、博览会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殚精竭力、躬行此事。张謇是一个有着强烈慈善心与社会责任感的儒商。他看重近代博览事业,聚焦点并不在于经营或获利,而是看重博览事业的教育功能,即所谓“父教育而母实业”。惟其如此,才能不计功利成败,敢于奋斗。张謇开创的博物馆事业名载中国博物馆史册,他是中国近代博览事业的少数开创人之一。
张謇开办林园以启民识,他认为这是从文化上助力富裕的途径。张謇一生学习不怠,较早意识到园林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唐闸公园、南通博物苑、五公园等,为南通百姓提供拓展了解植物的园地。时至今日,唐闸公园仍是居民休闲娱乐、散步健身的好去处。南通博物苑在建设时,选择了建设不同特征的建筑群,作为综合性公园,内有包括植物园、动物园以及博览馆设施。“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正是张謇建博物苑的宗旨。他在濠河东西南北中开建了5个小公园,时人称五公园,每个公园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活动需求。东公园是妇女儿童活动的天地;西公园分南北两部分,为市民游玩休闲的主要场所;中公园的园林建筑颇具特色,辅道萦回,美丽景观尤其吸引游人。五公园现已融入濠河周边游览地,成为濠河风景的华美乐章。
作为一个慈善公益的先行者,张謇兴办书馆以启民思、建办物苑以启民智、开办林园以启民识,从思想、精神、文化上助力百姓富裕。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张謇先知先觉,而是因为他在不断学习和追求中,增强对世界的了解,对慈善事业发展的理解。他善于学习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慈善理念和行为,在慈善公益领域,把勇气化为行动,不是脱离历史去创造,而是在变化发展中去创新慈善公益事业。在践行慈善公益的过程中,以他的影响力号召人们共同行动。张謇是慈善公益事业的先行者,体现在他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借鉴,不仅仅是自身的行动,还有对大众的影响,以及对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不懈追求。
从张謇对近代慈善公益的探索联系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追求,我们可以体会到张謇追求的共同富裕,对当代共同富裕的特殊意义。
共同富裕需要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共同追求。张謇在近代慈善公益的建构中,让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良好资源。物资富裕面对的是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精神富裕涉及社会整体,创立一些能让老百姓普遍感受到社会进步的事业,是对共同富裕的重要贡献。
共同富裕需要文化层面与思想层面的协同发展。张謇在近代慈善公益实践中,注重文化层面的引领与思想层面的启发。他践行的慈善公益,让更多人接受知识改变命运的成果,让百姓体会到有了文化上的富裕才能有更多机会获得物质上的富裕。张謇在他所处的时代践行慈善公益,很多方面是非常前卫的社会事业,他以舍身喂虎的气魄,推行慈善公益,为后人所敬佩。
共同富裕需要有为人士与社会组织一起努力。张謇在近代慈善公益推广中,不是喊着口号让大家齐步向前,而是以先行者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社会有志人士一起努力。他不但把自己的收益、获利用在了慈善公益上,在困难时期,还以鬻字资助慈善公益。张謇的行动启示当今企业家,应该在社会共同富裕中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张謇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南通市慈善总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