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历经百年的“张氏住宅”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启动保护性修缮——

“定制”保护,传承城市的记忆

雕有花篮图案的童柱、悬鱼装饰的砖搏风、精巧的钱纹花式屋脊……

走进位于崇川区人民中路的百年“张氏住宅”,闹中取静、古朴典雅,往日风貌依稀可见。

老南通城里一直流传着“穷东门,富西门”的说法。“张氏住宅”曾经的主人张树源,即是“西门首富”。

建筑,是被定格的历史,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

经过崇川区文旅局等部门的不懈努力,近日,备受关注的“张氏住宅”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启动保护性修缮。

融合典范,市区少见的徽派风格民居

“市区仅见”“典范之作”……打开“张氏住宅”的保护性修缮方案,业内人士对这座百年院落,不吝赞美之词。

“张氏住宅”是“得记布庄”张树源的故居。

虽然位居繁华的人民路,与端平桥农贸市场隔路相望,但“张氏住宅”并不为外人所知,与寺街、西南营诸多名人故居相比,显得“低调”许多。

事实上,“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人文内涵,‘张氏住宅’都有其无法比拟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崇川区文旅局党组成员余智介绍,“张氏住宅”是市区罕见的融合徽派建筑风格的南通民居院落,张树源是张謇诸多实业及公共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可以说是参与“近代第一城”营造的重要人士。

“张氏住宅”建于民国初年。专家考证,建筑采用徽派装饰手法,坐北朝南,围以花墙,院落精美,是“南通地区极具徽派文化特征的民居建筑典范之作”,其中,“室内梁架加工细致,童柱均采用雕花花篮式图案,为市区罕见”。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城市建设,“张氏住宅”部分被拆,现存主体建筑主要有轩、穿堂、花厅及三处院落。

“现存院落约莫是完整时期的四分之一,那时候大家对文物的认识跟现在不一样。”张树源的外孙、今年72岁的蒋元出生、生活在“张氏住宅”。

他的母亲张脉淑女士,毕业于上海私立大同大学(后并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专业,曾任南通市民盟名誉主委。蒋元回忆,“对于‘张氏住宅’的建筑价值,母亲很了解,她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张氏住宅’也因之得以幸存。”

2018年,在崇川区文旅局的推荐下,崇川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张氏住宅”公布为“崇川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从法理上对“张氏住宅”提供了保护依据。

2022年,“张氏住宅”通过中介挂牌交易,最终成交,标价最高时为2380万元。

“‘张氏住宅’是文物保护建筑,作为私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交易买卖,但不能随意修缮改造。”崇川区文旅局文物科科长韦峰介绍。

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区文旅局应产权人申请,牵头指导修缮前期工作,并论证同意文物建筑的本体修缮方案。

挖掘历史,打捞湮灭的老南通故事

“我们保护文物,其根本是留住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崇川区文旅局局长马卫表示。

“张氏住宅”纳入区级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后,崇川区文旅局积极开展对张氏家族与南通发展的史料搜集、研究,获得珍贵的一手资料。

“西门首富”虽然名盛一时,但南通人对张氏家族的专门研究却并不多,大多是在叙述南通土布发展时,提及“得记布庄”为当时著名的布牌。

幸运的是,上世纪80年代,张氏后人留下了一本手写的《绩溪张氏在江苏南通经商始末》,填补了史料空白。

蒋元介绍,该资料由其三舅、张树源的儿子所写。“当年,安徽绩溪编撰地方志邀请张家提供相关史料。”

据这本手书资料记载,张氏家族祖籍安徽绩溪,祖上两代先人自清朝同治年间在南通经商。

张氏家族创业南通源自先人张静甫。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张静甫辗转至南通,从事土布贩卖。因其乳名阿得,布庄取名为“得记布庄”。

众所周知,南通是纺织之乡,南通棉纺织业的兴盛,与“关庄布”的畅销密不可分。然而,“关庄布”是一种大尺布,并非南通土布原本特色,而是适应东北市场的需要改良而成。这背后,是包括张静甫在内的众多布商对农民因时因需的引导。

张树源接手家族生意后,“得记布庄”日益兴盛。据记载,得记庄全盛时期,除开设布庄、钱庄外,还有纱庄、典当行、衣庄。张树源与先贤张謇交情深厚、志同道合,在张謇创办的诸多工业企业中占有股份。其中,“面粉厂的股权占三分之二以上,轮船公司股权占三分之一左右。”

马卫表示,张氏家族从贩卖土布起家,发展成富甲一方的缙绅,既是众多徽商在南通发展的缩影,也是南通近代工商业发展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定制”方案,化解私宅文物保护困局

历经百年,“张氏住宅”年久失修,存在破损和安全隐患,修缮保护迫在眉睫。

然而,保护性修缮工作,并不顺利,可谓一波三折。

“最棘手的是‘张氏住宅’院落中含有合法产权、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韦峰介绍。

“张氏住宅”占地面积64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6.88平方米,其中,古宅建筑面积在218平方米左右,另外67平方米为后建。“这些建筑物对整个院落格局和历史风貌造成较大破坏,部分建筑紧贴文物本体,严重影响了古建原有风貌,以及古建修复的开展。”作为修缮设计方案项目负责人,南通市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陈列利认为,应该通过对后建建筑拆除迁建开展文物本体修缮,恢复院落原貌。为此,现有产权人提出,将后期加建建筑物予以拆除移建。

然而,根据《南通市市区危险房屋解危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危房解危应遵循建筑基底、高度、面积三不变的原则,不能异地重建。

这些后建的房屋,拆了影响产权人的权益;如果不拆,就不可能恢复古宅原有的风貌。由此,“张氏住宅”的修缮一度陷入困境,迟迟不能启动。

“作为建筑艺术价值、人文历史价值极高的私有南通民居院落,‘张氏住宅’的保护修缮,对推动主城区私有产权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极具指导意义。”时任崇川区文旅局文物保护条线分管领导杜晓春表示。

关键时刻,区文旅局施以援手。

一方面,积极与市、区相关部门对接,并就“张氏住宅”修缮保护提出建议。即以不突破现行相关技术规范、不影响周边住户利益及环境风貌为前提,将后建建筑在产权人登记的宗地范围内予以移建,其移建建筑为单层,且不超过原有登记面积,建筑高度不超过现有文物本体最高位置,建筑风貌为古建,与文物建筑协调。

一方面,加快对文物本体修缮方案的论证审批,经认真审定,同意“张氏住宅”修缮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2022年9月9日,市审批局出具原则同意移建的审批意见。此后,产权人在区文旅局的具体指导下,经招投标确定了文物古建筑修缮二级资质单位承担该项修缮工程。

一宅一策、定制方案。历经一年多,“张氏住宅”正式启动修缮。

“‘张氏住宅’保护性修缮的创新举措,极具示范引领意义。”马卫表示,它能够鼓励热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这也符合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所倡导的方向。此外,随着市区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作向纵深推进,“张氏住宅”修缮项目的探索实践将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 本报记者 苗蓓 卢铖卉

2023-03-27 历经百年的“张氏住宅”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启动保护性修缮——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0150.html 1 3 “定制”保护,传承城市的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