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 一心
今年,我市园林部门将积极探索新发展阶段城市绿化微更新,推进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建设,有序开展老绿地提档改造,逐步推动存量绿地功能提升、品质升级和开放共享。(3月29日《南通日报》)
建设小游园,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老城区功能疏解,把推进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建设作为拓展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抓手,充分利用废弃荒地、边角裸地等空间“见缝插绿”,变城市“秃斑”为市民身边的“城市绿毯”,既盘活了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又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对于市民来说,“开窗见绿、出门入园”,是增进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具体体现。如何把这项民生实事做得更细更实,需要拿出更具前瞻性、科学性的真招实招。
要广泛征求民意,将小游园规划建设纳入城市更新的总体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综合实用、贴近群众。要把建设小游园作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推进城市绿地共享的有效抓手,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小游园建设进行统筹安排。针对小游园独有的面积不大、选址灵活、成本较低等特点,有效利用空间,科学规划建设,扮靓城市环境。
人民群众不仅有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环境美化需求,还有休闲、锻炼等更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因此,需要增加小游园实用性功能,使健身器材、休闲座椅、避雨亭架等服务设施成为标配,不断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使小游园兼具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功能,与大型公园形成互为补充的体系。同时,还要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将江海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传统等融入小游园建设之中,比如设置小游园的方言墙、历史墙等,赋予小游园文化灵魂,实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展示城市的文化特征。
小游园不能光一建了之,后续管理同样重要。围绕管护养环节,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全民管理局面。可采取张贴公示牌、组织进社区等多种方式,围绕小游园如何管护等问题,多征询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实现良性互动;还可探索实施市民园长制,让市民参与进来,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主动纠正不文明游园行为,让小游园真正成为市民的“幸福园”“交流园”“暖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