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围绕大局挑重担 对标先进争一流

——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发言摘登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时代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大局挑重担、扛重责,抬高标杆提速度、优质态,对标先进争一流、进位次,创造了许多引领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业绩。在昨天的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海门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了交流发言。

强化胜者思维 锐意担当作为

谱写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崭新篇章

海门区:

海门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切实扛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打造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进一步提升标杆,再攀新高、再创佳绩”的职责使命,强化胜者思维,锐意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争先进位。

聚焦实业振兴,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的坚实基础。传承张謇先生实业报国情怀,围绕产业倍增计划“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全面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争创“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把招商引资作为永恒主题,把企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把科技创新作为必由之路,全力争创“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

聚焦跨江融合,全面拓展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的广阔空间。抢抓机遇风口期,充分发挥长江口和沿海两大“战略协同区”的叠加优势,以“潜心、真心、用心、悉心”的高度自觉,实体化运作“一办、一处、六组”,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融入沪苏。以“产业共建”为重点,努力打造高能级的“长三角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地”。以“城乡共融”为支撑,全力打造“上海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地”和“长三角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以“民生共享”为根本,加快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幸福宜居的新兴城市”。

聚焦“四敢”要求,全面汇聚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的磅礴力量。以“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激发“敢为”的昂扬斗志,持续纠治“微躺平”等问题,用工作实绩决定“部门档次”“干部等次”。以“比学赶超大竞赛”展现“敢闯”的生动图景,建立“年初定计划、月度龙虎榜、季度红黄旗”的压茬推进机制,持续激励区镇你追我赶、大干快上。以“营商环境提升年”增强“敢干”的信心预期,全面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敢为先锋 勇争一流

奋力开创制造强市建设新局面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能转换,努力答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时代考卷。

聚焦产业培育主方向,推动工业经济率先好转。落实制造强市实施意见,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发展行动,打造跨区域集群建设标杆。深入推进“1521”大企业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焦“高精尖缺”和“卡脖子”领域,持续推进海外引才工作,持续办好“南通企业家日”活动,支持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为行业持续输出关键共性技术。安排实施5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引进转化一批技术迭代、产品升级的先进成果。

聚焦数字经济新赛道,促进数实融合提速扩面。推动数字赋能,加速构建“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上平台、园区和集群用平台”的转型格局,持续扩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面。鼓励龙头企业争创“灯塔工厂”,分行业、分层次培育创建一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发展数字产业,巩固集成电路、电子通信等产业优势,持续壮大软信产业规模,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

聚焦干部敢为主基调,唱响工信E通服务品牌。坚持“做绿沿江、做优沿海”,打造沿海高端产业新增长极。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加快乡镇工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转型升级空间。聚焦省重大工业项目、市亿元以上项目,加强全过程管理和要素协调服务,力促尽快达产达效,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

以产融高水平循环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产控集团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不止步,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经营指标和重点任务。

以做强主责主业为目标,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坚持量质并举,以集团上市公司为主力军,整合集团上市公司科研资源,优化研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在主要产品的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省市首台(套)重大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推进培优扶强,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上市公司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加强资本运作,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充分运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促进项目建设与市值管理协同发展,全面启动扬子碳素上市进程,提升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

以优化基金投资为引擎,提升产业培育能力。加快全生命周期基金布局,围绕南通主导产业,设立重点产业链基金,推动形成“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重点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基金全流程管理,深化与头部机构、大院大所及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合作。服务全市创新生态建设,常态化开展项目路演、基金对接、行业研究,助推人才、金融、信息在南通汇聚。支持全市重点企业发展,通过定增、专项基金等形式,支持本地重点上市企业及集团上市企业发展,加快扩量提质、转型升级。

深化经营机制为支撑,提升市场盈利能力。优化考核导向,重点关注企业营收、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人均劳动生产总值、研发投入强度和营业现金比率等高质量发展指标,分类开展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强化激励机制,坚持增量激励、质量调节、延期支付、总量控制的激励导向。强化风险防控,完善整体合规管理机制,严格防范投融资、借款、担保等重大风险。

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完善集团外派董监事选聘、管理等办法,加强投资企业领导班子、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加快引进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基金投资等领域领军人才,突出企业主要负责人“敢为”,引导干部职工拼市场、抢机遇、谋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奋力建设长三角一流开发区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通开发区紧扣“四主一最一中心”目标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对标苏南先进园区,勇担当、敢突破、善作为、创实绩、争先进,奋力建设贡献更大、活力更强、能级更高的长三角一流开发区。

聚焦“永恒主题”,以扩量提质注入新动能。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的一号工程和永恒主题,锁定“3+1”主导产业,坚持“体制重构”和“机制优化”相结合,构建专业化、国际化、企业化、专班化招商新格局;坚持“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相结合,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坚持“极简审批”和“最优服务”相结合,完善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矢志“创新发展”,以动力转型增创新优势。坚持产业立区、制造强区、科创兴区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好培大扶强、产业联盟、数字赋能、企业上市、集约利用“组合拳”,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实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加快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生物医药科创园、新时代人才科创荟等载体建设,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集聚科创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深化“产城融合”,以能级提升展示新形象。高起点规划建设G15东侧近10平方公里“南通开发区新时代未来产业园”,打造对接苏南、接轨上海的开放新平台和吸引标志性外资项目、承接国际资本的专属制造业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化工北区空间再造,结合滨江湾规划,打造策应沿江科创带建设的科技创新城、青年活力城。加快推进能达商务商圈、国际社区、活力岛、地铁TOD、五星级酒店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打造“产城人一体”的“靓丽核心区”。

秉持“民生为本”,以共建共享构筑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基层卫生服务、养老托育设施等提升行动,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社会治理,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隐患,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文明城市、平安法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开发区发展成果。

树牢“四敢”导向 扛起使命担当

争当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排头兵

南通市农业农村局:

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刻领悟农业强市的历史方位、战略定位、统领地位,树牢“四敢”导向、锻造一流作风,铆足干劲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争当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排头兵。

突出大局观念,在扛牢稳产保供政治责任中勇担当、走在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摆上头版头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十百千”示范工程,建好全省示范区、全国整区域试点。依靠科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加强良种繁育,保护种质资源,加快建设全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先行市。创新工作方法,设立区域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粮油高产竞赛。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不断提升本土品牌市场竞争力,积极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突出创新意识,在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中勇担当、走在前。锻造“土、特、产”金字招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打造更多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金名片”。培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加强农业龙头企业梯度培育,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面向小农户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南通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发挥好全产业链“链主”作用,围绕优质粮食、现代种业、特色产业三个领域,加快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增值增效,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突出系统思维,在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中勇担当、走在前。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提高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加强冷链物流、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突出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打造核心区域“小循环”和村域“大循环”,积极试点多村联创,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健全党建引领、“四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体系,推广应用“清单制”“积分制”等经验做法。

2023-04-01 ——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发言摘登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0753.html 1 3 围绕大局挑重担 对标先进争一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