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因便捷、经济等优势,成为市民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市登记上牌的国标电动自行车已达到260万辆,非国标电动自行车也有114.6万辆。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持续增加,全国各地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层出不穷,由此引发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事件也时有所闻。
为加强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去年8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方案》。前不久,我市召开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拆解回收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管。会议强调,当前要重点聚焦推广加装梯控AI系统、老旧小区充电设施建设、火灾投保等三项重点,全力抓好攻坚。这三项重点进展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AI智能阻车,拒绝“火患”上楼
3月23日,记者在通州区富力金禧家园小区看到,小区楼门前张贴着禁止在楼内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的消防安全提示,小区电梯里也已安装了AI智能阻车系统。
“装了AI智能阻车系统后,上楼的电动自行车明显变少了。” 11号楼业主曹卫丽告诉记者,小区对电动自行车进行了妥善管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显著提升。
金禧家园小区是2020年交付的小区,住户超过500户。曹卫丽介绍,原先在小区内,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现象很普遍,一些居民为了充电方便,甚至从所住楼层用充电插板连接成“加长版”充电线,延长至楼下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若是遇到雨水天气,来不及回收的充电插板在雨中极易导电、短路,有触电、火灾等风险。
“针对居民小区内出现的电动自行车进电梯上楼入户充电问题,AI智能阻车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轿厢并识别报警。”小区物业负责人赵宇飞说,该系统是小区物业自费安装,一套设备价格在2000元左右,目前小区电梯已实现全覆盖。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安装AI智能识别阻车系统超过8200套,其中,海安、如东、如皋等地建设进度快,安装率较高。
电桩进棚,解决充电难题
3月24日,在海门区盛华豪庭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已安装了地面充电设施,一处可停放几十辆电动自行车的车棚内,不少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
该小区是已经建成使用超过10年的老小区,一共3幢楼,共设置3处充电棚,基本能够满足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
“小区如果有充电设施,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车推到楼上去充。”小区居民孙婷对便捷的充电设施表示满意。
但在采访中,一些尚未安装充电设施的老旧小区居民也向记者表达了顾虑:安装的充电设施的车棚距离是否会太远而不方便;如果车棚距离居民楼较近,一旦发生火灾,是否会殃及低楼层居民;电费价格是否公道合理……
“我们鼓励物业服务企业经小区业主共同决定,利用公共收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业主共同财产,建设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停放充电场所。”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配套设施过程中,要充分调查摸底,合理布局,科学选址,做好方案的公开工作。
据了解,去年主城区共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7000余个。今年,我市按照“能建尽建”的原则,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新建住宅小区整体规划设计,有效缓解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火灾投保,打好防风险组合拳
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火灾时有发生。
“一旦发生了火灾纠纷,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火灾投保成为挽回经济损失的最有效方式。”中国人民保险财产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相关责任人翟晓华表示,通州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保险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据了解,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电动自行车火灾投保工作,把符合条件的电动车火灾事故,纳入居民自然灾害家庭财产综合险,同时鼓励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方来承担提供购买服务,统一为在此区域充电的车辆提供保险购买服务。
“火灾投保虽不能降低风险,但可以多一道保障。”消防救援部门相关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 丁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