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醒来,打开手机看新闻。3月31日,他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这12个字太重要了。”洪俊说,“从机关到村里,通过10个月的实践,深深体会到,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往往摸不着头绪,到了田间地头很多办法就会油然而生。”
洪俊,海安开发区科创园副主任,2022年6月,由区党工委选派担任热港村第一书记。
热港村,海安开发区唯一的省级薄弱涣散村。上任之初,洪俊挨家挨户串门,熟悉情况。没走几户,问题就搜集了一大堆。“我帮村里做义务工,拖了两年还没拿到钱。”“我家门口的路说了10年还没建好。”
不到两个月,洪俊走遍了全村27个村民小组,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困难家庭,帮助群众消除顾虑,了解真实想法,收集群众身边的金点子。
从群众意见最大的修路开始。由于经费问题,村里集聚户数少的区域路还没修到家门口,群众抱怨“出脚”不方便。洪俊将这事放在心上。先筹集资金,然后上门做群众工作。
“做路我们支持,不过动用了我们的责任田怎么算。”“我家树好多年了,能不能赔偿。”
“政府出钱帮助你们修路,得益的是你们,难道不能做点奉献。你们4户人家商议一下,这条路修还是不修。”于是,洪俊不再找他们,忙其他路段的建设。
一个月后,这4户人家坐不住了,找到村里小组长,请他告诉洪俊,他们商议过了,这路肯定要修,不谈条件。
解决问题过程中,洪俊善于让群众参与。“施工中的矛盾由群众自己协商解决,这个办法好。”海安市农业农村局石文智说,在洪俊的倡导下,村里成立道路施工监督小组,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受益家庭每户出一名代表组成,公示施工标准,实现共商共建共享,保障了顺利施工。
11组的储明正在家门口打理他的农用车,他指着一片绿油油的麦苗说:“没有洪书记帮我们修这条路,我这车就开不到田头,4亩地的收割要费多少劲啊。”
在洪俊的推动下,热港村已经修了6条1.4公里长的“出脚路”,30多户受益。
今年春节,在热港村流动党员和乡贤座谈会上,在外打拼20多年的赵仁鹏紧紧握住洪俊的手说:“多少年了,这条水泥路终于修好了,我会常回家看看。回乡创业的事我也会考虑。”
乡村振兴从组织振兴开始,先把班子强起来。洪俊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带队前往先进村考察学习,对青年干部“传帮带”,制订考核办法、划定原则底线。
精气神提振上来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个问题也迎刃而解。拖欠保洁员的工钱结了,积压多年的垃圾清运干净了;青年干部周山计、仲丹丹参加理论宣讲赛获得名次了。去年底,在海安开发区的考核中,热港村的党建、环境整治等工作考核由排名倒数跻身前列。
洪俊为每个村干部配备了一辆电动车。他与村干部每天都要到自己的联系片转上一圈,被群众称之为红色网格的“骑手”,解决问题的“快手”。
热港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储晓斌说:“洪书记来了,累计化解矛盾问题100多件,其中亲自化解‘陈年旧账’10多件。村里面貌大变。”
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谋发展。上任时,洪俊立下军令状,三年内实现村营收入翻番,力争突破100万元。
获得2023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信息,立即组织村干部加班,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摸排、规划、勘察。整合招商资源,招引二三产项目约40个;开展租金清收整顿,规范土地流转交易,加强微空间治理,计划今年新增村“三资”管理收入10万元。
洪俊说,建新功就是要把机遇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为热港村老百姓的实惠。
本报记者 赵勇进 本报通讯员 储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