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嚓嚓、嚓嚓嚓……”4月3日清晨,天微亮,位于江苏聚威蜗牛养殖基地大棚内就传来有节奏的切菜声。择叶、清洗、切叶、撒叶、捡卵、打扫, 郭小梅和她的工人们正按照分工围着400余个“格子房”里面喂养的30万只白玉小蜗牛忙碌着。
“五年前,我在使用蜗牛面膜时接触到了白玉蜗牛,后来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到白玉蜗牛浑身上下都是宝:蜗牛壳富含钙质,可以作为牙膏的原料;蜗牛肉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蜗牛粘液是化妆品的原料。”丰富的药用及食用价值,让如皋市吴窑镇立新社区村民郭小梅敏锐地嗅到商机,2017年踏上了白玉蜗牛养殖之路。
刚开始,郭小梅按照学习的养殖经验在大棚中加装了暖气,并不停地给大棚里浇水。但由于气候炎热干燥、温差较大,地域性差异也大,外加经验不足,第一批试养的白玉蜗牛“全军覆没”,一下子损失了100多万元。这次惨痛的教训换来了宝贵的养殖经验,郭小梅说起养殖诀窍俨然是位行家里手:“室内养殖蜗牛时,温度以25摄氏度为宜,湿度要达到90%以上,一个平方不能养殖超过200只蜗牛,同时还要定期打扫‘格子房’卫生,保持大棚通风。”
养白玉蜗牛,饲料也很关键。“‘蜗牛宝宝’刚孵化出来的时候,以吃菊苣菜叶为主,生长一个月以后,逐步增加玉米粉、豆粕、麸皮、米皮,保证营养供给。”郭小梅粗略算了下,一只种蜗牛一年可繁殖3到4次,每次150-200粒,一只“蜗牛宝宝”4到5个月便可长到30克,达到上市销售、加工标准。
目前,郭小梅的养殖基地已经开发出蜗牛酱、蒜香焗蜗牛、芝士蜗牛、酒香醉蜗牛、番茄焗蜗牛、鲜冻蜗牛肉等系列食材产品,销售市场除覆盖南通地区各大商超、饭店外,还涉及部分西餐厅,去年销售额突破900万元,今年预计增长15%,达到1000多万元。
蜗牛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居民的就业、增收致富。“我在这儿负责种菜、喂蜗牛、喷水、割菜,一天工作8个小时,基本工资是80块钱一天,多劳多得,年底还有分红,外加家里流转的4亩多田地,每年有5000多元土地流转收入,算下来一年收入也有5万多元。”社区居民陆显梅一边喂着蜗牛,一边微笑着告诉记者。在养殖基地,约有20位居民像陆显梅一样在这里当起了蜗牛们的“饲养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对于未来,郭小梅信心满满:“今年,我们将建设年产200万袋以上的即食白玉蜗牛生产流水线,制作蜗牛肉预制菜,并准备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取蜗牛粘液开发美容面膜等产品,后续我们还规划打造集恒温大棚养殖观光、农旅体验区、蜗牛美食餐厅及蜗牛主题民宿为一体的生态养殖农旅示范基地,形成蜗牛全产业链发展。”
本报通讯员 袁涌东 本报记者 陈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