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记忆

与张謇交往密切的高诚身夫妇

高诚身(左二),原件藏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

□朱江

1942年5月29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尔逊每日时报》发表《传教士认为中国一定能够赢得胜利》。文章引用高诚身的演讲,指出中国的抗战也许历时漫长、过程艰辛,但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能够有此判断,与高诚身这位金陵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携夫人白美华在中国生活36年,对中国社会了解深刻有关。高诚身夫妇在南通居住16年,与张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曾相互支持,共同为南通的教育事业和对外宣传作出贡献。

1915年6月20日的《华盛顿邮报》刊登了题为《中国的本·富兰克林》的文章。文章未署作者,只是标明是本报专电,发自北京,时间是6月19日。文章的副标题有两条,分别是《张謇的工作使得他在整个中国都受到尊敬》《用先进的教育作为造福同胞的途径》。

这是美国主流媒体对张謇较早的专题报道。文章开头说:“中国没有一个人像农商总长张謇那样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现代精神,他是慈善领域方面的另一个本·富兰克林。他的一个理想是通过改良土地,为他的国家奠定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在简要介绍了张謇的身世后,指出张謇在取得功名后,没有埋头于书堆中,“相反他全力以赴设立和维持各种小学校、农业学校、职业学校以及慈善机构。他在家乡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企业的产出,垦植土地、渔业生产和水利工程都是他的蓝图的组成部分。这些工作在当时的中国很难得到鼓励和支持,但张謇两年前获得农商总长的任命,使他有机会进一步施展他的抱负。”

张謇在南通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过程中,注意吸纳和发挥各方面的力量。高诚身夫妇是应张謇的要求于1916年9月到南通的,这是基督会对于张謇希望派出一名在教育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人士到南通的要求的回应。高诚身夫妇租了一条船,载着所有的家庭用品以及他们的仆人,花了整整十天安静平和的时间,顺着长江从南京一路东行,再沿着运河来到了白美华眼中的“远东的威尼斯”——南通。

来到南通的高诚身很快就与张謇密切交往。1916年10月2日,张謇出席了南通基督医院重新开业的活动并发表了讲话。这是南通最早的西医医院,早在1907年春建在南通城西门外河西街,医院旁有条河连接南通城和大生纱厂。1913年由于缺乏医生,医院被迫关门。随着美籍医师海格门及夫人萝蓓在高诚身之前不久来到南通,医院恢复运行。医院的顺利运转,不仅需要合格医生的到位,也需要相应的合格护理人员。随即医院的护士学校开始培养护士,并于1918年9月成为中国第一所在中华护士会登记的护士学校。护校对南通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医学教育是个补充。

高诚身夫妇是南通与外国人士交流的一个渠道。1920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到南通讲学,高诚身夫妇参与了接待工作,并邀请张謇一起为杜威饯行。上海的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跟高诚身保持着书信来往。鲍威尔后来一度担任《大陆报》的主编,1925年8月曾致信高诚身,就次年中国与列强有关修改条约事宜,有关中方提出的“取消不平等条约、征收关税中国有完全自由主权、实行治外法权”的要求,请高诚身征求南通人士意见,以便汇集成书,交列强与会代表作参考。10月3日,张謇就此致信高诚身,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高诚身夫妇与张謇私交很深,曾经到张謇家里做客,他们也参加了张謇的葬礼,是目前史料记载的仅有的两个外国人士。1926年11月1日,高诚身夫妇早晨4:30起床,6点之前赶到濠南别业,这时由学生和亲友组成的送葬队伍正在聚集中。成千上万的人们站立街边,静静地目送张謇这一代伟人的离去。大量的民众赶来以及他们恭敬的神态,在白美华看来,是对张謇尊敬和爱戴的体现,因为张謇为自己家乡乃至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倾尽了心血。队伍在大生八厂停留了一下,举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然后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南通市档案馆)

2023-04-20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2713.html 1 3 与张謇交往密切的高诚身夫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