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有关“立发桥”的几则歇后语

□何泰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海安镇东南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叫“立发桥”。当今,海安、如皋,乃至南通的历史大多从“青墩文化”说起,而排在第二位的就要数“立发桥”了。海安、如皋一带,有关“立发桥”歇后语也很多,现择要几则介绍如下:

立发桥上吹喇叭——众人皆知

宋代在通扬河与运盐河交汇处的运盐河河口处建南北向石桥,名“立发桥”。此桥侧看为八字形,高10多米,长近30米。立发桥边是个小村舍(集镇)。如果有人站在立发桥上吹喇叭,那小集镇上每个居民都能听到。意即,这是大家众所皆知的事情。

立发桥向北——界墩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立发桥地段属如皋县管辖,北伐前,立发桥集镇为如皋县十七区(当时如皋县设十八个区)区公所所在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如皋县精简为十五个区,立发桥集镇为如皋县十四区区公所所在地。立发桥向西北不远处有一村庄界墩,这“界墩”处就是如皋县与泰县(泰州)的分界界址。界墩西边就是泰县第八区海安镇了。“立发桥向北”,人们就知道是分界的地方了。今海安城东镇仍有界墩村。

立发桥的保正——史正(谐音:“死症”)

清光绪年间,立发桥地段的保正(实行保甲制度前,乡村治理的头头叫“保正”,即后来的保长。《水浒》中的晁盖即充当保正一职)叫史正。由此在海安、如皋一带传为民间歇后语,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救了。

立发桥的细狗儿上海安——吃壮了,跑瘦了

此歇后语也说成:立发桥的细狗儿上海安偷杲昃吃——吃壮了,跑瘦了。立发桥向西北到海安镇9华里路程,来去18华里。意为得不偿失,划不来。

2023-04-2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2953.html 1 3 有关“立发桥”的几则歇后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