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在中宣部指导下的年度优秀图书颁奖盛典“全民阅读大会·2022年度中国好书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由南通日报社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历史人物传记绘本《一个人,一座城》入围2022年度“中国好书”。
一本如此好书,是如何炼成的?了解《一个人,一座城》的创作始末,就会知道这不光是一本送给孩子的礼物,更是可以让大人从中得到滋养的真诚之作。
先贤张謇是南通城市名片,其“父教育、母实业”理念贯穿南通百年发展,代代传承。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博物苑时指出,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如此具有厚重历史感的人物,该怎么讲给孩子听?南通日报社决定采用绘本的形式,与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旗下国内顶尖绘本刊物“东方娃娃”合作,共同创作一本普及性、通俗化的张謇爱国企业家精神本土教材,让张謇爱国企业家精神的宣传更生动、更传神,更易被大众所接受。
在选题策划之初,策划团队采购大批张謇相关的书籍进行研读,观看张謇纪录片,实地探访张謇故居、纪念馆以及张謇创立的南通博物苑、大生纱厂、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等,更重要的是聆听专家对张謇企业家精神的解读……花费了大约半年时间,在庞杂的史料中抽丝剥茧,重塑起张謇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同时,故事大框架也慢慢开始浮现——用城市的真实变化印证张謇这个人物在历史洪流中起到的作用,再将张謇建造的城与当今人们生活的城联结起来,形成一段跨时空的对话。
创作团队先后开展集中采风十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论证会、改稿会几十场,收集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史实资料作为佐证参考,为绘本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雕细琢,书写张謇一生故事
请谁来创作?策划团队的共识是必须寻找在张謇精神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作者来完成这件事。启东籍儿童作家张晓玲成了文字作者的首选,沈启鹏、侯德剑、黄培中、徐晓平、胡志明、陶永华等6位在中国连环画和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南通老艺术家欣然接受邀请,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冯卫军后期也加入画家队伍。他们懂张謇,爱南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张晓玲阅读完编辑团队提供的资料后,数次实地采风,买了好几种版本的张謇传记,研读了数十篇研究张謇的论文。除去包含画面细节大概五六千字的绘本脚本之外,她还写了一篇近三万字的传记,用自己的文字和逻辑,完整梳理了张謇的一生。“过程虽艰辛,但我竟没有一刻想过要放弃。因为仅仅接触了一个月,我就被张謇这个人物迷住了。他太传奇,太丰富,太伟大了。”张晓玲感叹。前前后后,她修改文稿12次。
绘画的过程更为艰难。负责最为繁重的线稿创作任务的6位老画家平均年龄72岁,最年长的黄培中老师80岁,最年轻的也过了60岁。“我们这6个老人以后可能再难有这样的集体创作机会,因此很有紧迫感。这次我们会拼尽全力,拿出张謇创业时知难而进、务实笃行的精神,努力画好张謇故事。”这是老师们共同的信念。每一位画家在各自擅长领域里都是杰出人物,都有突出的个人风格,但为了这部作品,他们顾全大局、相互配合、彼此成全,从而形成了高效的执行力和强大的推动力。
在绘本内页的15幅画中,房屋楼宇几百处,人物超千个。随着页面的翻动,建筑、风景、人物、民俗、文化,淋漓尽致地流淌在横向的长卷上。每一个画面,都可以调动孩子感知事物的能力,让他们了解100多年前张謇生活、奋斗的时代是怎样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精神之美、中国文化之美以及生活态度之美。
绘本读来清晰明了,内里更是大有乾坤。作为“副文本”的导览手册由资深文博专家赵明远、陈金屏撰写,他们逐一标注和解释了每一幅画面上诸多的重要信息,也补充介绍了相关的地理、历史背景和人文知识,让读者对这一座“城”和张謇这一个“人”有更为准确、具体和深入的认识。
读懂张謇,汲取珍贵精神滋养
绘本《一个人,一座城》出版后,迅速成为图书市场的爆款。市区一些小学已经为学生开设了绘本诵读课。张謇弃官回乡时的毅然与果断、游说筹资时的忍耐与不甘、开车出纱后的喜悦与激动、垦区丰收后的欣慰与满足、兴办师范时的期望与坚定……孩子们从不同画面中的张謇身上感受到了他爱国、救国、报国的梦想。同时,通过前后对照阅读,也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历程。
张謇研究中心常务副会长、南通理工学院教授马斌认为,关于对张謇事功、业绩和理念、精神、情怀的表达和呈现,已经有了多种表现手段和方式,最难把握的还是给孩子们的讲述,而《一个人,一座城》做到了。
“绘本《一个人,一座城》以洗练而遒劲的文笔和恢弘而精致的画卷,结合点、线、面的塑造,融汇了丰富的地理、历史、人文知识,为孩子们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展开张謇传奇般的人生宏图,呈现了张謇救国强国的雄心壮志和爱民为民的大仁大义,铸造了张謇光彩熠熠的气象和品格,以绘本形式构成一种别样的地方志、民族志和人文志。”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安徒生奖”评委谈凤霞点评道,这种家国情怀,也会激励一代代人继承前辈先贤的思想和精神,去奋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己所能去创造和开拓美丽而广阔的新世界。
本报记者 施莺 王怡
许丛军 徐培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