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回眸《江海春秋》

□钱泽麟

引言:市史志办创办《江海春秋》期刊已经200期了,笔者回顾参与征集编辑的过程,不禁感慨万端。《江海春秋》原名《南通今古》,是市地方志办公室于1987年创办的杂志。

市史志办创办《江海春秋》期刊已经200期了,笔者回顾参与征集编辑的过程,不禁感慨万端。《江海春秋》原名《南通今古》,是市地方志办公室于1987年创办的杂志。1996年,市地方志办与市委党史办合并(简称市史志办)。主任室考虑到我曾在报社当过编辑记者,又在市委研究室搞过《沿海经济》杂志,便让我分管杂志,兼任主编。

办刊思路,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的认可

1997年杂志改版寄语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决定面向现实,面向读者,对杂志作一次较大的改版,从形式到内容,给读者展示一个全新的形象。我们的使命不仅要给后人留下历史,更重要的还得引导人们重温过去,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我们提出要把杂志办成“集思想性、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办刊思路。

把思想性放在首位,这是前提。就是要有理论性、指导性,要让广大读者开卷有益,获得精神上的收获。其次强调史料性,这是根本。要为出版市志、编纂年鉴和开展史志工作服务。第三强调知识性,这是基础。广采博引,让读者有所感悟和启迪。还要强调可读性,这是关键。我们反对空洞乏味、党八股式的文章,反对虚无缥缈、华而不实的稿件,要力争适合各种读者的口味,让人们看得下去。总之一句话,要在提高刊物的文化品位上下功夫、花气力。在实际操作上,我们要求实事求是,所写稿件,编纂文章,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998年3月中旬,全省地方志期刊工作会议在南通召开,省地方志办主任王建中要求笔者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会议认为南通办好期刊的经验值得全省各市县方志部门学习和借鉴,将为今后续修市县志和创建年鉴精品提供理论基础,做好资料准备工作。在全省党史系统,《南通今古》杂志也是名列前茅,经常受到省委党史办主任黄玉生等领导的赞扬。省内同行多次来本办学习、交流、取经。后来,时任市委书记罗一民也认为:《南通今古》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熔思想性、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为宣传南通和我市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精心评选:20世纪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

21世纪到来之前,史志办有幸参加了我市20世纪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的评选。根据市委分管领导的指示,这次活动由广大市民推荐,市史志办和市档案局、南通日报社联合举办评选。本办期刊编辑部负责具体工作。

几个月来,我们接到不少推荐信件和电话。评选工作犹如大海拾贝,令人眼花缭乱。终于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与全市人民见面。

评选出来的20世纪20位杰出人物是张謇、吴亚鲁、刘瑞龙、顾民元、韩紫石、郭锁珍、赵丹、季德胜、陈世魁、李吉林、王个簃、葛菲、杨乐等;20个重大事件是南通建立共产党组织、创建红十四军、反日伪“清乡”、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南通解放、海安角斜获“红旗民兵团”称号、我市被评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建设“海上南通”、成为体育“世界冠军摇篮”、交通巨变、从“莫文隋”到江海志愿者等(详见《南通今古》2001年第一期;《南通日报》2001年1月1日)。

评选先进得到市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和赞赏。但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我们才疏学浅,生活阅历亦不够丰富,总觉得难免有所疏漏、失误和遗憾,那就让我们的评选典型和广大人民心中喜爱的其他人物事件共存吧。

全办动员,全力以赴撰写重头文章

《南通今古》刊登的重要文章较多,下节将提及,现在挑几篇看一下。

张绪武曾告诉我,江泽民总书记在1994年8月27日与他谈话时说过,儿时一至三岁时曾在南通住过,那时其姐江泽芬六七岁,住在哪里呢?

2001年底,听说江上青烈士女儿江泽慧、刘瑞龙女儿刘延东要来南通寻访父辈在南通的史迹。市委领导十分重视,周福元书记把我和市委办公室主任孙应杰叫到他办公室,要求我们在近期内理清江石溪一家在南通工作和生活的轨迹。我们当即行动起来。张建民和编辑部的同志负责查阅《南通市志》《南通今古》《缅怀写读出刊时》《扬州市志》及市交通史、市电力工业志等大量书刊资料;陈红和党史处的沙锦程、陈俊华、徐寰、朱慧等在短短的几天里分头去采访了原通明电气公司的老人和家属、柳家巷15号大院的新老住户,以及对当地文史有研究的姚谦、张自强等人。还包括本办其他同志曾到上海、扬州等地采访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姚毅和秘书处的王春、单志浩、朱茜、陈云也提供了不少资料。据此,由我执笔写了《江石溪先生一家与南通》。

2002年元旦期间,江泽慧、刘延东来通考察,也是为江泽民来通打前站。江泽慧对我们说:“可能我大姐江泽芬还能记得当年确切的住所。”我们专程去姜堰请江泽芬过来,认定了在柳家巷15号内那座她家曾住过的带院落玻璃门的三间头房子。详见笔者和徐建红、张惠平撰写的《还记得70多年前的南通城吗——访江泽芬老师》。这就为此后江泽民来通视察,做好了前期准备。

《今古拾穗》——《南通今古》百期选编

2005年,迎来了《南通今古》第100期。主任室决定,从100期中精选100篇文章汇集成册,由我和本办方志专家何惠斌、沙景程任正副主编。见新华出版社出版《今古拾穗》——《南通今古》百期选编。

精选入册的文章不少是名人的佳作,或者是写名人的。且看一些文章之题:梁灵光《功勋卓著无私无畏——纪念粟裕同志》,杨乐《知识分子的贴心人——忆曹从坡同志》,海笑《迷人的南通海滩》,张柔武《豆蔻年华留永芳——缅怀五妹张聪武》,穆烜《南通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陆植三《当年曾面聆王若飞教诲》,郑祖安《长江北岸第一港城的真实画卷——评新编南通市志》,孙乃昌《试论文化建设与区域共同发展——浏览南通市志断想》,吴镕《回顾一场争论》,顾嘉禾《长寿时代话长寿——来自长寿之乡南通的报告》,朱佳木《父亲朱理治的一生》,吴良镛《关于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探索和随想》,顾浩《黄河清·濠河夜游》,徐仁祥《刘瑞龙与红十四军》,徐建红、李琦、钱泽麟《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访原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等等。

值刊物创刊百期之际,众多领导、专家、学者、作者、读者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信函。有老领导梁灵光、陈焕友、顾浩、王湛等。其中省委党史办主任俞黑子是作家,他的贺词很有意思:“胜境东南方,文峰海通江,风流写今朝,史记千古长。”每句词第4字组合起来就是“南通今古”。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协副主席施景钤“写在《南通今古》百期出刊时(代序)”中提及:时常听到京都省城政界学界一些学者和领导的称赞:“一册在手,足见南通文化底蕴深厚。”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张绪武给《南通今古》编辑部来信之所云:“想不到家乡的刊物办得如此丰富、朴实、风采、美感”。

有了前期夯实的基础,《江海春秋》必然会锦上添花。最后用一首小诗来作结束语:

《南通今古》出精品,《江海春秋》再创新。辛勤耕耘结硕果,二百佳期见真情。

2023-05-0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4765.html 1 3 回眸《江海春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