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陶行知: 以张謇为师的教育家

□羌松延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思想家。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以及“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与实践,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影响深远,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典范,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作为近代教育群体中的社会名流,陶行知的教育生涯深受张謇先生的影响。陶行知与张謇的直接交往始于20世纪20年代任教东南大学时。受张謇影响,陶行知产生了创办一所乡村师范学校的想法。在开办晓庄师范之前,陶行知就办学之事专门向张謇请教。张謇告诉他首先要学会学习农民、与农民打成一片。后来,陶行知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搞生活教育,张謇是我第一个先生。”

张謇和陶行知年龄悬殊,但因为有着共同的民族责任感和教育兴国的理想,使得彼此在南通有了交集。191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杜威去日本讲学。作为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极力邀请杜威来华讲学。张謇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重视,立刻发出邀约,终于促成了杜威先生于1920年6月的南通五日行。在通期间,杜威在更俗剧场和唐闸三次发表演讲,为南通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1922年4月至6月,南通、如皋等地被中华教育改进社(陶行知任主任干事)作为调研对象,组织进行心理测验,为国民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依据。

同年8月20日至24日,中国科学社第七次年会在南通通崇海泰总商会召开,作为社会名流、教育界的重要人物,陶行知应邀参加了这次年会。会议期间,社员们参观了大生纺织公司、纺织学校、大有晋盐垦公司等,所到之处,陶行知不胜感叹,流连忘返。参观了博物苑后,梁启超、杨杏佛、竺可桢、丁文江、陶行知和张謇等还在藤东水榭开会。晚上,与会代表在更俗剧场观看了伶工学社学生演出。南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给陶行知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5年6月,江苏省第五区民教研究会在南通东公园省民教馆开幕,研究会特邀陶行知于20日到会演讲,讲题为《普及教育问题》。有报道称:“陶氏讲演,诙谐百出,力言我国教育病态,最后指正正当途径,听众虽历四小时,面毫无倦色。”

说到陶行知与南通之间的联系,在教育界影响最大的当属他与小学生刘宝璠的故事。

1935年7月,陶行知在南通师范附属小学推广小先生制。他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不做工,要吃饭,什么人?王八蛋。要吃饭,不读书,什么人?老母猪。读了书,不教人,什么人?不是人。”他通俗有趣的诗把学生们逗乐了。

这时,8岁的刘宝璠站起来认真地说:“陶先生,‘什么人?不是人’,可不大好。‘不是人’不具体,桌椅不是人,鸡鸭也不是人。‘不是人’还有点骂人的味道。”“真的,你说得很对。‘不是人’的确像骂人。请你给我改一改怎么样?”陶行知诚恳地说。刘宝璠当然不知道陶行知是一个留洋博士、大学教授,他想了一下说:“有了,改成‘木头人’怎么样?木头人是比喻,有一个具体的形象。”陶行知拍案叫好:“好,改得好:读了书,不教人,什么人?木头人。”他将诗抄在纸上,又特意写上:“南通刘宝璠小先生代我改诗,我多了一位小老师了。”

这个故事,使陶行知提倡和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以及“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更加深入人心,也使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的形象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里。

2023-05-0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4768.html 1 3 陶行知: 以张謇为师的教育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