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和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六七十年代,对畜产品的价格有着特殊的记忆。别的不说,就说说50年前的生猪收购价格与肉价吧!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期,海安县各公社大多设有食品站,生猪由食品站统一收购,没有食品站的公社,由供销社代理收购。食品站属县食品公司垂直管理。公社食品站基本上设在邻近公路或河道的旁边,以便于外销运输。生猪根据肥膘状况定为6个等级,6等价格最低,1等价格最高,每斤价格在0.42元至0.54元之间。生猪要达到120斤(毛重减去生猪吃的食物)才能出售。也就是说,一头120斤的6等生猪,出售价格为:0.42×120=50.4元。当时,农民养了10多个月的生猪,一般也就在一百三四十斤的样子,等级大多为6等或5等(生猪整天吃的粗饲料,不长膘)。也就是一头猪的出售价格在60元左右。一个农户家里一年养两三头猪,多的也有的养四五头猪。两头猪可卖到120元,五头猪可卖到300元。对农民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生猪出售了,还有粮食、化肥、布票等奖励。过去,食品站的收购员是相当吃香的。我们班上有个同学的父亲在食品站工作,学校里的老师家中要卖猪的时候,就与这个学生套近乎,有的还请这个学生一起到食品站去帮助卖猪,跟收购员打个招呼,生猪称重时,食物少减一点,上下就能相差几元钱。那时,教师的地位显然不如食品站的收购员。收购员嘴上叼着烟,耳朵上夹着烟,咋一个“气派”了得。1977年至1978年,生猪收购价格略有增长。1979年至1984年,生猪收购价格先后两次调整,由每50公斤均价49.25元调至每50公斤均价64.30元。60年代至70年代,每户家庭还有一头猪0.1亩的饲料田。1985年后,生猪收购价格放开,食品站的好日子也算走到头了。
关于肉价,我清楚地记得,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期,价格基本上是每斤0.74元,咸肉价格每斤0.82元,有极个别年份的夏天,生猪大量上市,猪肉敞开销售,鲜肉价格一度降为0.65元。那时,羊肉的价格是每斤0.60元,比猪肉价格便宜。过去,生猪的宰杀由食品站负责,没有食品站的地方,供销社宰杀生猪。50年代至70年代初中期,南通地区内最大的生猪加工企业是如皋肉联厂(初名“如皋毛猪加工厂”),1976年海门四甲建起了肉联厂,1982年南通也建起了肉联厂。80年代初,海安在县城西南隅小焦港河边建起了肉制品厂(后改称“海安肉联厂”)。几个肉联厂的建立,南通地区生猪加工冷藏能力大为提升,对外活猪调拨逐年减少。过去,生猪收购价格便宜,鲜肉销售价格也便宜,但农民很少有能力购买鲜肉。可以说,农民除了卖猪时,买点肉招待一下帮助卖猪的人,其他时间一年到头也不买肉,只是过年过节的时候,生产队宰杀两三头猪分给农民尝点腥味。农户家中卖猪时称上两三斤肉,家中的孩子想大快朵颐的吃肉也不可能。我有个邻居,家中有个小男孩,是长房长孙,爷爷奶奶宝贝得要命,抱在手上怕跌了,含在嘴里怕噎了。有一年家中卖了三头猪,称了几斤肉招待帮忙的人,还请来了生产队的干部做陪。八仙桌上,一碗红烧肉,再加上一盘大蒜爆炒肉片,小孩坐在门槛上,看着很眼馋,嘴里不停地咽着口水。过了会儿,小孩跑到厨房里跟奶奶说:奶奶,他们把肉吃得差不多了。奶奶说:他们吃的是肥肉,瘦肉剩下来留给宝宝吃。小孩跑过来一看,碗里的肉全都吃光了,又跑到厨房跟奶奶说,他们把肉吃光了,我那有得吃?奶奶说:不要紧,还有肉汤哩!肉汤泡饭最香,我孙子最喜欢肉汤泡饭。小孩又跑过来了,一看,糟了!大人们把肉汤也喝光了!小孩哭着跑到厨房,跟奶奶说:奶奶,你骗我,他们把肉汤都喝了。奶奶说:小宝贝不要哭,奶奶在灶角顶上还放了一个肉骨头留宝贝啃的。奶奶将肉骨头拿下来给了小宝贝。小宝贝一手拿着肉骨头,一手揉着眼上的“猫尿(眼泪)”,脸上露出了说不出的笑容。
50年前,猪价很便宜,肉价很便宜!但那时想吃块肉,难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