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观点声音

春暖花开,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升温,人们出游意愿高涨。近段时间,不少地方以旅客需求为导向,纷纷推出文化旅游、赏花旅游等“定制化”旅游专列,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熊猫专列”“油菜花专列”“牡丹专列”等特色线路,广受游客欢迎,让流动的中国更加充满活力。旅游要发展,服务是关键。今年初,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带动大理旅游再度火爆,“有风专列”应运而生;随着露营热度升高,不久前,黑龙江省文旅部门将自驾、露营和登山等元素集合在一起,举办了首届自驾登山节。这种紧跟市场热点的能力,正是各地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体现。与自由行相比,旅游专列具有定时、定点、定线等特点,还随车提供医疗等服务,让出行既舒心又放心。此外,一些专列还举行特色表演、文化交流等活动,让游客“在路上”就能拥有“沉浸式”的文化之旅。用心服务,温暖了旅途,也照亮了旅游产业的前景。

——人民日报《让“诗和远方”的故事更精彩》

“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必须使用小程序才能点餐”“必须扫码缴费”……诸如此类扫码强制关注使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促消费,需要宏观政策持续引导、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也需要微观消费环境更上一层楼。拿“强制扫码”来说,原本是为方便消费者消费或者支付的二维码应用逐渐变味,成了商家获取消费者信息、增加粉丝甚至推送商业广告的渠道。公众消费时的自主选择权一定程度上被剥夺,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暴露在风险之中。随着曾经的消费“便利码”变成消费“障碍码”“风险码”,“强制扫码”现象饱受诟病,已成为影响消费微观环境的一大因素。有关方面此次公开劝喻经营者,目的也是要告诫经营者:强制扫码或关注公众号不仅涉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且涉嫌违反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须及时认真予以防范。只有诚信守法开展经营活动,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微观消费环境不断清朗起来。

——北京青年报《改善微观消费环境的每一次努力都值得称许》

日前,有媒体援引上海市教委消息称,今年上海市将进一步加大幼儿园开设托班力度,在保证3至6岁幼儿入园需求基础上,要求幼儿园尤其是公办幼儿园,做到托班“应开尽开、能开尽开”,全年新增不少于2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2021年,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全国0至3岁婴幼儿数量约为4200万,其中三分之一有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目前实际入托比仅约5.5%,供给缺口较大。在此背景下,就不难理解舆论对于上海持续推动托育行业发展的“热情”。这种公共讨论的热情,是对“幼有所育”的殷切期盼,也是对政府加大普惠托育供给的一种召唤。上海、浙江等地鼓励幼儿园向下延伸,面向2岁以上的孩子提供托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可谓正当其时。此举不仅是对当下公共议题的精准回应,而且随着幼儿园入学小高峰在多地快速过峰,释放出部分幼儿园学位资源,这为幼儿园开设更多托班创造了条件和可能,也有助于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不过,托幼一体化并不只是降低幼儿园招生年龄门槛那么简单,在师资配备、养育内容等方面都需要做出更加细致的调整和更具针对性地投入。

——光明日报《小小孩的托育不再是难题》

近日,国资委公示了第三批共295家假冒中央企业的名单,假冒国字号招牌的“李鬼”被曝光。公示称,近期,部分中央企业对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国企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李鬼”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在于央企背后的信誉和资源优势,在日常经营活动或融资活动中会受到市场更多青睐。不法分子通过挂靠、伪造工商资料等手段,披上央企或其下属子公司的外衣,就能迅速获得政策、融资方面的便利以及更多的资源,进而获取更大收益。要从根源上清除假央企的生存土壤,需要着力破解国企和民企在经营、融资等方面的差异化待遇问题。深化改革,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确保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经济日报《从根源上清理打击假央企》

2023-05-1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5651.html 1 3 观点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