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农商银行用真金白银,助力我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越来越有底气。”日前,位于海门临江新区刘洪村的绿色农场主陈尹说道。
陈尹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营养师,手上没活的时候,他们就骑着三轮车四处收羊贩卖,“2016年,毛羊价格低,利润空间小,他们一咬牙,在村里租了300亩地养羊,然后到年底宰了卖鲜羊肉,生意不错。”陈尹认为,那么大一块土地,只用来养羊太可惜了,羊场里的羊粪可以被充分利用,转化为土地需要的粪肥,这样一来,种植业和养殖业可以紧密结合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降本增产。于是,她把想法告诉了父母,并得到了支持,没过多久,1994年出生的陈尹离开了文员这个舒适岗位,怀着满腔热情回到家乡创业。
然而,扩大羊场规模使之成为综合型农场绝非易事,资金来源是他们面临的首个难题。由于陈尹一家名下没有房产,辗转多家银行办理贷款都吃了闭门羹。“他们征信良好,而且羊场虽小但五脏俱全。”海门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黄博恺得知了他们的情况,为他们推荐了无需提供抵押、质押的小微贷,经过综合研判,他们得到了5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陈尹自己也通过农信手机银行,线上申请到了阳光E贷30万元。
有了这80万元的加持,本沦为一丝空想的羊场大改造计划在陈尹脑海里有了真实的轮廓,从300亩到900亩地,从2000头到8000头山羊,从纯手工劳作到引入自动化系统,从单一的养羊到拉动鸡、鸭、鱼、蟹、鹅、稻、麦、香椿等多种农产,三年来,她与父母辛勤劳作、精耕细作,一步一步打造出梦想中的超级农场。
今年初,陈尹又给农场新增了一套自动化屠宰系统,屠宰量从一天50头提高到了200头,当前整个农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000万元。未来,除了现在的羊肉铺、农产店,陈尹还想开几家羊肉汤馆,同时,她还希望联合有实力的地方企业,一起做大做强产业链,把独一无二好吃不腻的海门带皮山羊肉推出去,成为响当当的全国知名品牌。
本报记者 顾凌 本报通讯员 施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