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南通

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纺织分论坛在通举行,院士大咖共研产业发展路径——

创新引领“纤”启纺织未来

朱美芳院士作主旨报告

纤维与纺织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南通是国内纺织业集聚度最高、门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目前,南通高端纺织集群已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市将化纤产业作为优势产业链重点打造,加快建设享誉海内外的纤维新材料基地。

17日,由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联合南通市市场监管局、南通市科协和南通创新区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纺织分论坛在通举行。专家学者共研先进纤维材料与高端纺织创新发展,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目标方向和路径规划。

协同加快新一代纤维研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我国化纤、纺织营业收入均破万亿。

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2022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吹响建设化纤强国的号角。

“建设化纤强国,需要先进基础原材料和先进基础纺丝装备作为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说,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新一代纤维的研发,提升纤维材料高值化、高性能化、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纤维科学革命性进步和发展,促进纤维产业转型升级。

化纤产业创新发展,从哪些方面着力?朱美芳认为,可以朝关键基础原材料、通用纤维、绿色低碳纤维、生物医用纤维、智能纤维、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等多个应用方向发力。以关键基础原材料聚烯烃为例,国内高端聚烯烃需求量大,但自给率低,原因主要在于聚烯烃催化剂壁垒高,需要加快相关技术研发。再如,高端生物医用纤维的利润率高,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布局,我国也要加快生物医用纤维关键原料的国产化,突破高精密复杂结构纤维制备技术。

分析产业发展支撑路径,朱美芳认为,除了深厚的学科基础及多学科充分交叉滋养,还要发挥政府、行业、科研机构间协同作用,完善问题导向与基础引领双向研发路线,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科研协同体系。她介绍,其团队和江苏省产研院、南通创新区共建的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正面向南通及长三角纤维相关企业需求,牵头构建完整纤维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用可再生资源推动绿色转型

当前,我国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来自化石资源,但这类合成材料的使用一方面带来严重微塑料污染,另一方面,随着石化资源应用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石化资源也越来越紧缺。

“对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的追求,是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郝新敏表示,研发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纤维是必然选择。他介绍,纤维素、甲壳素、藻类、淀粉中能够提取出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材料总量每年超过100万亿吨,是开拓生物基纤维新材料的基础。

所谓生物基纤维,是指使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或者化学等方法制造的一类纤维。近年来,郝新敏团队致力于汉麻纤维的研发与应用。他介绍,汉麻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具有低碳绿色、适应性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点。

近两年,以汉麻纤维为原材料的纺织品逐步得到市场关注和消费者认可,这是因为其兼具优异的吸湿快干性、天然的抗菌抗病毒防霉防螨性、卓越的抗紫外线性能、独特的异味吸附性、良好的柔软舒适性以及绿色环保低碳性。

目前,郝新敏团队已在黑龙江等的示范区进行了汉麻规模化种植,围绕全产业链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研发,形成相关标准体系。他建议,南通作为家纺重要基地,相关企业下一步可以加大对汉麻等生物基纤维材料的应用,开展产品研发,推动实现低碳经济与工业可持续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全产业链

纺织工业日新月异,而ChatGPT带来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大模型的“时”新月异。数字技术驱动变革,催生新交互、新消费、新供给、新平台和新组织。怎样更好地拥抱新技术,以数字技术驱动产业发展?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认为,这是当下纺织企业和行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南通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应该充分发挥在区域中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链完善的优势,加强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李斌红建议我市把握数字时代的新红利,围绕智慧设计、智能制造和智慧营销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升数字化水平,推动实现数字时尚的新模式、新生态和新优势。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连续多年在国际、国内大型展会上发布纺织流行趋势。李斌红说,流行趋势由专家研讨确定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下,既要参考产业专家的感性判断作定性分析,也要对消费者、市场动态、产业经济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再加上物化创造,形成未来流行趋势预测,这也是智慧设计的基础。智能制造,同样要以数据为基础,从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区块链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企业可以分别从需求侧、生产侧、管理侧出发,探索数字技术价值路径。”李斌红举例,需求侧方面,可以通过决策系统发现目标客户,管理侧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运用系统成本效率,通过业务和流程梳理,实现降本增效。 本报记者 王玮丽

2023-05-19 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纺织分论坛在通举行,院士大咖共研产业发展路径——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6391.html 1 3 创新引领“纤”启纺织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