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学习社为我们提供了同一领域、上下联动的学习互促平台,每月的专题授课、调研座谈等活动,让我从一个党建工作‘小白’很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好手’。”近日,海门区三星镇党群工作局一级科员朱丽洁在学习社季度例会上分享感悟。
近年来,海门区紧抓入职前三年关键期,实施“东洲春笋”培育工程,量身定制全周期培养体系,以“适岗扎根”“蓄势赋能”和“破土成长”为递进式培养目标,组建“东洲春笋”训练营,助力新录用公务员驶入成长快车道。
以竹喻人,科学规划“春笋”成长周期
“我的职业理想是5年以后成为一名高阶法官助理,7年以后成长为一名能独立办案的员额法官,用有力量、有温度、有是非的司法裁判回应人民期待。”海门区法院2022年新录用的公务员季哲迪在结对师傅的帮助下,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努力方向。
海门区以系统思维对新入职公务员成长进行全流程、全领域顶层设计,通过“基本行为规范”“履职尽责本领”“德才综合素养”递进培育主题,为新入职公务员提供全要素培育载体和成长平台。在抓好入职前三年成长关键期同时,延伸培养链条,出台任职4-6年“新竹竞秀”行动方案、任职7年以上“劲竹拔节”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贯穿公务员成长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周期。
培土壮根,精准助推“春笋”聚力蓄能
“担任村‘第一书记’期间,每天在田间地头奔波,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群众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现在更加接地气,开展工作也更有底气了。”“东洲春笋”训练营学员、海门街道团工委书记许菲菲说。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入职第一课”,精心组织入职宣誓、谈心谈话、履职承诺等“开门七件事”,开展“为什么、干什么、比什么”大讨论和“三个一”立心立德活动,强化新录用公务员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帮助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组织发改委等职能部门编印《应知应会业务手册》,每月开设一次“业务微课堂”,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大联考”,提升专业技能。选派有发展潜力人员参加“六线蓄能·百干增智”中青年干部实践活动,锻造年轻公务员“宽肩膀”。
近三年新录用公务员中,共有126人在单位窗口跟班体验,92人驻村驻点实践锻炼,13人在乡镇和机关换岗跟班学习,35人在项目建设、污染防治攻坚、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岗位历练。
精心管护,合力促进“春笋”破土向阳
“每次案件查办,师傅都会带着我一起,从案源发掘、调查取证、办案技巧、定性处罚等方面手把手教我,这些文件中学不到的‘活窍门’让我迅速上手。”得益于师傅金建华的帮带,刚进入市监系统不到1年的张娇娇,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熟稔于心。
海门区深化“2+1”青蓝结对制度,为新录用公务员分别选配一名科职政治导师和一名中层业务导师。制定青蓝结对考核细则,实行项目化帮带机制,师傅定期交办、全程指导。要求每对师徒领办一个微项目,以政治导师确定项目、业务导师指导项目、徒弟自主完成项目等形式,让徒弟在一个个“结项”中收获成长、收获认可。
截至目前,全区新录用公务员共领办微项目293个,在项目攻坚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96个。在全区范围内成立公文写作、经济运行、行政执法等“八大学习社”,每月组织青蓝共建活动,每季举办观摩会,每年开展课题调研,推动同一系统、关联岗位人员比学赶超,184名年轻公务员加入学习社同台竞技。
建立新入职公务员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积分管理,区委组织部每半年开展1次集中研判,将表现突出的新入职公务员及时放到重要岗位和纳入区年轻干部库。去年以来,先后有12名新入职公务员提拔至中层岗位,28人纳入区级年轻干部库。
“在年轻公务员管理方面,海门始终坚持把组织培养与自身努力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调动新入职公务员成长内动力,强化个人自主管理,又分层分类‘护根追肥’,强化单位主责管理和区级统筹管理,形成齐心呵护、精准滴灌的良好生态。”海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江华介绍。 本报通讯员 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