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24日,巴拿马籍“格陵兰海”号远洋海轮装载着1.1万吨铁矿,靠泊在南通港码头,这是改革开放后,进入南通港口的第一艘外轮,这一天也因此成为南通港对外开放的起点。
从40年前“格陵兰海”号破冰而至,到如今“江苏开放门户”全面起势,出江入海的南通,以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重塑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南通港口确实经历了沧桑巨变!”提起南通港,40年前曾和同事合力引领“格陵兰海”号靠泊南通港的吴民华感到格外亲切。5月24日下午,这位83岁的老引航员专程从太仓赶来,给我们讲起了40年前他所参与的“开港之旅”。
南通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1980年12月12日,南通人依托“深泓逼岸,微冲不淤”的深水岸线,建成了长江上第一个万吨级海轮码头。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城市。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批准长江南通、张家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南通因为港口搭上了对外开放的第一班船。吴民华也就在那个时候和南通结缘。
长江是中国内水,根据国家主权要求和国际惯例,外国籍船舶在长江水域及其港口航行或移泊,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港务监督申请指派引航员引航。
吴民华是新中国第一代长江引航员。40年前,因为南通和张家港对外开放,拥有精湛驾驶技术、熟悉长江航道的吴民华成为长江航政管理局“外国籍船舶进江引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其间,围绕外轮进江的规章制定、引航人员培训、方案研究,乃至英语操作口令的听、背、记、读,吴民华所在的小组开展了大量基础工作。
1983年5月24日上午,吴民华和同事周振国、施岐元,乘坐联检艇,在吴淞锚地,登上了巴拿马籍散装货轮“格陵兰海”号,升起引航旗,行使引航权。
“格陵兰海”号是南通港靠泊的第一艘外轮。当时,它从朝鲜清津港装载了1.1万吨磁铁矿粉,货主是长江中游的武钢。此前,此类中转业务一般在上海口岸入境,通过铁路或内河船舶运往武汉。当时,上海港压船较多,铁路负荷较大。从刚刚开放的南通港入境,可以减轻上海港压力,缩短长江外贸物资运输时间,减少货物中转费用,当然,也有利于落实长江港口的开放决策。
当天中午,根据三位中国引航员的指挥,“格陵兰海”号安全穿越了进江咽喉白茆沙水道。对于白茆沙水道的潮汐情况和深浅变化,吴民华等均已烂熟于心。
下午4时许,“格陵兰海”号平稳靠泊南通港的海港1号码头。为了迎接这位“贵客”,海事(当时中航政)、海关、检验检疫、边防、船代做了大量功课,码头工人以换人不停班的方式,提前1天完成了卸船作业。
对于吴民华个人而言,这是一次普通的引航。对于中国引航界而言,1983年5月所进行的引航,肩负着“把世界引入长江,把长江引向世界”的重任。
40年弹指一挥间。1983年南通仅有一座对外开放码头,如今南通已建起“江海空”结合的口岸系统。到2021年,南通港跻身中国江河港口集装箱码头第二位。对外开放码头也从原先老南通港口岸,到如今南通港、如皋港、如东洋口港、启东港4个国家一类水运开放口岸,目前,沿江沿海有50家开放码头企业、94个开放泊位,南通与世界上96个国家和地区的312个港口通航。2022年,在疫情防控条件下,出入境中外航行船舶3635艘次,沿江港群完成吞吐量2.65亿吨,沿海港区完成吞吐量2000余万吨。
40年里,南通引航站的引航员从最初的6人增加到60人。他们不断刷新着长江引航的新纪录,也见证、亲历中国制造的大国重器走向世界的“处女航”。
2017年,南通引航站引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船长400米集装箱船舶“中远川崎231号”安全抵达上海宝山交接试航出江,这是世界上尺度最长的船舶之一。2018年,他们引航的南通海门招商重工建造的40万吨级散货船“招商梦1”轮,创下了长江引航的最大吨位的纪录。
吴民华现在定居在太仓。太仓是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也是南通“八龙过江”第五龙“海太长江隧道”、第六龙北沿江高铁“高隧北桥”江南侧的起点。“我相信南通和苏南、和上海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吴民华说。
本报记者 朱晖斌 彭军君
1983年5月24日,吴民华(左一)走下靠泊南通港的巴拿马籍外轮“格陵兰海”号。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