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重在形神兼备

□朱洪海

据《南通日报》报道,面对乡村管理痛点,如皋去年创新引入积分制,并在南通率先试点,经过数月摸索,在首批试点村(社区)中已得出不少亮点经验和善治之道。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一大课题。如何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自主性,如何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共识,是最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所谓积分制,是将农村人居环境、建房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相关要求融入积分考核细则,由村里退休干部、道德模范、老党员、“两委”成员等组成的考核小组,定期考核打分,并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方式对考核结果进行运用。

从如皋实际来看,积分制的推广实施在面上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在乡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婚丧嫁娶事项操办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改善,有效提升了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但是作为一项基层创新,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考核细则中项目的表述过于模糊不便于操作,实施过程比较复杂人力难以长期维系,以及考核积分兑换的生活用品价值偏低难以对群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等。总体来看,乡村治理“积分制”的推广实施,既要得其“形”,还要得其“神”,让这一举措落细落实、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提高考核细则的科学性。乡村治理积分制创意的灵感应该来自学校班务管理,第一个难点就在于编制出一个覆盖面广、操作性强、普遍得到认可的考核细则。目前大多数村的考核细则基本集中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建议将创业致富、信访维稳、乡风文明、公民道德等涉及农村治理的更多内容融入其中。有些考核细则表述不够清晰,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表述界定,使其便于对照落实。要强化考核过程的严肃性。任何一项好的制度都需要好的执行,否则就会沦为花架子。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实施的常规性制度,考核队伍的稳定与否、考核过程的公平与否、考核行为的持续与否,都决定着制度最终的生命力与实效性。要将德高望重、可信度高、群众普遍认可的党员、干部、代表纳入考核队伍中,用最便捷的方式、最公正的态度定人、定事、定期执行好考核工作。要提升考核结果的推动性。考核只是手段和过程,通过考核让群众在乎、在意才是制度实施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积极引导,在人民群众中形成朴素的争先创优意识。当分数不仅是一个普通分数,而是一种社会认可,当兑换的生活用品不仅是一种物质体现,更是一种精神奖励,那么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得到更多调动,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就会有更多的参与度。

从制度设计的层面来看,积分制的出现,是乡村治理模式探索中一次成功的嫁接转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当“一朵小红花”的奖励能焕发出无尽的魅力,小小积分的变化就能牵动更多普通群众关注的目光,那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的实现,将得到更多积极有效的推动力。

2023-06-0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7829.html 1 3 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重在形神兼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