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看南通

朱宇雕刻艺术馆——

用刀锋传承舟船文化

“全国红木雕刻看江苏,江苏红木雕刻看南通”,这是在红木雕刻业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行话”。2011年,南通红木雕刻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6月2日,走进位于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朝晖社区的朱宇雕刻艺术馆,拾级而上,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船形作品映入眼帘。

20岁时分配至南通市红木雕刻厂,1997年创办朱宇雕刻艺术工作室,2012年成立免费对外开放的朱宇雕刻艺术馆……省级非遗传承人朱宇在长江之滨、濠河之畔长大,在水上世界见到了鸦船、渔船、客轮、货轮、拖轮以及海军大小舰艇。以各种舟船为题材而创作是朱宇再三思考后定下的方向。

深入民间考察访问、记录有关船只造型、阅读研究历史书籍与图集……从遇见到喜爱再到投入,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探索追求,朱宇一直传承和发展着红木雕刻技艺,并将其与江海地域的舟船文化元素紧密结合,开创了红木雕刻领域独有的门类——红木舟船制作技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雕刻风格,在业界素有“江东船王”之美誉。

观其作品,便可见一斑。

朱宇雕刻艺术馆占地面积约640平方米,小而精的馆内动静结合,布局有作品展示区、大师工作室及传习教室等,藏有作品数百件。

体现革命精神的《红船》、寓意中国梦的《圆梦之舟》、纪念老一辈艺术家的《知音》、象征世界和平的《宁静》……“要让工艺品要登大雅之堂,必须结合时代背景,赋予其精神内涵,有思想的作品才有灵魂。”朱宇说。

朱宇的雕刻作品《中华宝舟》长度超6米,以龙舟为形、北京城为元素,船只雕刻有天安门、华表、九曲桥、太和宝殿、天坛、长城等形象,甲板上还刻有二龙戏珠图案,以船为载体呈现大好河山之景。该作品曾获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在艺术馆展厅正中间有一条名为《水上丝绸之路》的船已近创作尾声,长2.2米的船身上九桅已架、风帆已挂、雏形已现。该船以郑和下西洋的宝舟为形,以传统工艺手法雕刻中国传统海船。馆内还有一块长6米多的大方台,摆放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30多条船做法各有不同。这些全部由朱宇一人完成,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

“构思一条船,想十年八年很正常,这是一个不断推翻评估,再推翻再评估的过程。一个人的精神气和毅力决定能否完整地从开工坚持到收工。除了从资料中寻找元素,更要亲临现场采风。”朱宇说。

“俗话说‘三分手艺,七分工具’,这是为了体现工具的重要性。实际上我们要‘七分手艺,七分工具’,手艺与工具并重。”朱宇说。在实践中打造工具,在创作中体验摸索,随着工艺复杂程度的增加、层次的增多、手艺的提升,需要的工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他表示,“新时代下有新的呈现,现代机器大幅缩短了创作时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保证传统技艺的留存和精进。”

一项技艺的传承,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是数百年、几十代人的延续。2018年,艺术馆成立了“晶品手工坊”,给喜爱木雕的青少年等爱好者提供学习体验活动。此后,艺术馆便一直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开办“南通红木雕刻传习班”、走进南通开放大学招生开课、在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成立红木雕刻社团、开办线上教学微课堂、把红木雕刻艺术纳入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课研……四十多年来,朱宇带徒弟二十多人,传习人数逾两千多人次。

“这是我热爱的手艺,在做好这份事业的同时,我会继续把这项传统技艺传承好、发扬好,不忘初心。”朱宇说,“也希望通过政府搭台,分门别类、严格把关、提高标准,打出南通红木雕刻的‘组合拳’,让非遗焕发出更大光彩,走向更广更高的舞台。”

·江姝颖·

2023-06-06 朱宇雕刻艺术馆——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8348.html 1 3 用刀锋传承舟船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