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琅峰北望”邵大苏

□李建东

邵大苏(1898—1938),原名邵森,字大樗,后改字大苏,号樗庵。南通人。幼好文学,曾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其文才深得著名学者徐益修、柳诒徽、王伯沆等师之器重。毕业后执教于南通、扬州、安庆、徐州等地,后于南京任职。抗日战争爆发,政府欲西迁,乃辞职回里。南通沦陷后,避难而迁通州兴仁、西亭等地,因染时疫而卒,年仅41岁。生平于工诗词联语之外,兼擅医术,尤精琴艺。早在南京求学时,适逢诸城古琴大师王燕卿莅校传授古琴,乃有机会拜列门墙,潜心钻研。数年内尽得王夫子亲传而为衣钵弟子。归乡后即与同学创办梅庵琴社,切磋琴艺,传授门徒,使梅庵琴学得以弘扬。

邵大苏在南通文学史中,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其楹联作品虽数量不甚多,却以擅长忆旧怀友之作而名世。如:

风雪满长安,客馆宵谈,劳苦平生多壮语;

兰膏移短晷,江城春望,艰危一瞑失奇才。

这是一副记述老友汤千里的挽联。上联叙事:与老友初识于长安的时间(雪夜)、地点(客馆)、事由(畅谈),描述得清晰备至;下联抒情:用“兰膏移短晷”,表达身在“江城”的挚友夜以继日、思念故友的拳拳之心。尤为末分句表示时光奇促之“一瞑”之间,而“奇才”顿失的悲痛之情,令人泪目!另如:

琅峰北望投胡止;

淞水东流剪不归。

——又代李升伯

此为赠友联。紫琅峰“北望”与下联的淞水“东流”,各为朋友相会相聚的地点。“投胡”语义较为模糊,给人以联想的空间,亦可理解为求学、远行,而于其间中殂,留下悬念。下联一“剪”字,颇为丰满。“剪不断,理还乱”,既加固了思念的分量,也加重了友情的效果。再如:

金石文章,天人经济;

神仙眷属,裙屐风流。

——贺景幼南顾明漪之婚

上联前分句为实写景顾二人文采并茂之美满婚姻,后分句为虚拟,如“天作之合”般的珠联璧合;“经济”非当下所用之时语,而指最佳之配搭。下联用直笔,既赞美“神仙”眷侣,也嬉写一对新人之浪漫情怀——是一副“美”“艳”结合之贺联。邵大苏赠友、怀友联居多,且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如:

尊酒记论文,半榻茶烟初入梦;

名园成感旧,漫天风雨不关秋。

——致成子言

尊同“樽”,怀友、杯酒细论文,是旧派文人之嗜好,而“初入梦”复写与友“论文”之余波。下联前分句记初逢之地点,后分句抒思念挚友之真情,尤为“不关秋”中之否定句式,“漫天风雨”既与悲“秋”无关,那必然与人间沧桑有涉。理性批判之感悟、俗世艰窘之凄凉,跃然纸上。与科学(医学)结缘,与艺术(古琴)结缘,与联语(楹对)结缘,成就了属于江左南通文人遗存的“民国范儿”。作为联家的邵大苏正是如此,以他41岁的年轻生命诠释了这一点。 (南通市楹联学会供稿)

2023-06-10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8929.html 1 3 “琅峰北望”邵大苏 /enpproperty-->